——廣東海洋大學“三下鄉”突擊隊硇洲島首站調研紀實
“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時代使命,肩上的每一份調研都連著鄉村振興的藍圖。”出發前夕,指導老師鐘桂安的動員講話為隊員們注入滿滿力量。他結合黨和國家關于深化實踐育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最新部署,勉勵隊員們“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在硇洲島的實踐中讀懂歷史、錘煉本領。帶著這份囑托與期待,7月11日起,廣東海洋大學旅創佳浸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正式啟動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深入這座南海明珠開展調研。截至7月15日,突擊隊已在硇洲島完成前五天調研,足跡遍布海島的紅色遺址、歷史古跡、自然景區、漁港漁村與基層社區,以腳步丈量土地,用初心探尋海島文化旅游發展路徑。
紅色初心:在歷史坐標中觸摸海島魂脈
調研首日,突擊隊率先走進硇洲島的紅色記憶深處。在硇洲渡海先鋒營陳列室,泛黃的照片、銹跡斑斑的武器與詳實的史料,無聲訴說著渡海作戰的崢嶸歲月;移步解放海南戰役指揮部舊址,斑駁的墻壁間仿佛仍回蕩著當年運籌帷幄的號角聲。
當日,突擊隊還走訪了硇洲鎮人民政府與鎮黨群服務中心,與基層干部深入交流。從海島發展總體規劃到文旅產業扶持政策,從基層治理實踐到群眾文旅需求,隊員們細致記錄著海島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基層聲音”,為后續調研錨定方向。
圖為硇洲渡海先鋒營陳列室講解員帶領團隊成員參覽
山海交響:探尋自然與人文的共生密碼
次日,調研腳步轉向硇洲島的自然稟賦與文旅地標。矗立在馬鞍山上的硇洲燈塔,作為世界僅存的兩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歷經百年風雨仍守望南海。隊員們登上燈塔,觸摸厚重的歷史磚石,了解其在航海史與文化遺產中的獨特價值,探討如何讓這座“海上明燈”在文旅融合中煥發新光。
在海龜城,隊員們看到工作人員悉心照料著不同年齡段的海龜,聽著“保護海龜就是守護海洋生態”的理念分享,實地感受海島生態保護與文旅科普結合的實踐成果。而那晏海石灘上,鬼斧神工的海蝕地貌與清澈海浪相映成趣,隊員們沿著海岸線記錄景觀特色,思考自然景觀與休閑旅游的融合之道。
圖為團隊成員在硇洲燈塔與湛江航標處工作人員共同慶祝中國航海日
漁風海韻:解碼漁村文化與漁港經濟
第三天,調研聚焦漁民文化與漁港發展。在硇洲島漁民文化廣場,隊員們與當地漁民攀談,聽他們講述“祭海”“開漁”等傳統民俗的故事,觀察廣場上漁民勞作場景的雕塑,感受漁村文化的鮮活傳承。隨后走進硇洲中心漁港,碼頭上漁船歸港、漁貨交易的繁忙景象,讓隊員們直觀了解海島漁業經濟的現狀,探討漁港如何從“生產碼頭”向“文旅打卡點”轉型的可能性。
紅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隊員們與社區工作者交流社區文旅活動開展情況,從“漁民夜校”到“海鮮美食節”,基層社區在文旅融合中的創新實踐,為調研增添了鮮活案例。
圖為團隊成員在硇洲中心漁港進行調研
古村尋蹤:打撈歷史長河中的海島記憶
第四天,突擊隊深入海島古村落,追尋歷史文脈。宋皇村的古巷道里,斑駁的老屋、流傳的宋皇傳說,讓隊員們仿佛穿越千年;赤馬村的傳統民居中,村民守護的老物件承載著海島的生活記憶;而宋皇井旁,“飲水思源”的故事代代相傳,見證著古村落的興衰與堅守。
隊員們一邊記錄古村落的建筑特色與歷史傳說,一邊與村民交流古村保護的困境與期待,思考如何讓沉睡的歷史遺跡“活起來”,成為海島文旅的獨特IP。
圖為團隊成員在宋皇井進行文化調研
社區聚力:錨定文旅發展的基層需求
第五天,調研走進津前社區與硇洲鎮文化站。在津前文化樓,隊員們查看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建設,了解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津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與社區干部的座談聚焦社區環境提升、文化活動策劃等議題,為后續墻繪創作收集一手需求。硇洲鎮文化站內,豐富的非遺展品、文旅規劃圖,讓隊員們系統了解海島文化遺產保護現狀與文旅發展整體布局。
圖為團隊成員與當地工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
五天的調研中,隊員們足跡遍布海島的紅土地、藍海岸、古村落與社區街巷。此次調研本身就是廣東海洋大學響應“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指導老師鐘桂安、李茂華反復叮囑隊員們:“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實踐育人就是要讓同學們在服務基層中明白‘國之大者’的內涵。調研報告要經得起檢驗,要能真正幫到硇洲百姓,這既是我們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也是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希望團隊成員通過這次實踐,不僅收獲專業能力的提升,更能涵養家國情懷,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培養,不辜負青春韶華。”
帶著五天調研的滿滿收獲,后續在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將整合專業智慧,系統梳理紅色文化、生態資源、漁村民俗、古村歷史等調研成果,形成《硇洲島文旅融合發展調研報告》,為當地量身提供紅色研學線路設計、火山地貌生態旅游開發等可行性方案。從田間地頭的走訪到字斟句酌的報告撰寫,從青春腳步的丈量到助力發展的方案輸出,這支突擊隊正以實際行動踐行“百千萬工程”的使命擔當,讓青春之花在服務基層的實踐中絢麗綻放。
供稿:梁順榮、鐘桂安、李茂華、羅義、龍飛羽
供圖:譚俏茹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硇洲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