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時,一條動態刺了眼:“帶娃真的好難……”
發動態的是朋友婷婷,她五歲的女兒最近像只炸毛的小貓,脾氣格外沖。這天就因為女兒不肯收玩具,婷婷沒繃住,對著孩子吼了一通。
女兒抱著積木哭得撕心裂肺,婷婷默默關了燈,獨自坐在漆黑的床頭。她后來跟我說,那一刻腦子里全是亂糟糟的念頭:“為什么我的孩子這么不聽話?是不是我這個媽媽太失敗了?”
窗外的月光透進窗簾縫,照在她攥緊的手背上,那點光里,全是為人母的委屈和無措。
作為媽媽,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時刻?
其實,每個媽媽都希望把最好的愛給孩子。但我們也常常在愛里迷失,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們總以為,只要努力,就能做對一切。
但真正的愛,不是無止境地給、無限度地付出,而是學會“不做”某些事。
尤其別對孩子做3種事,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一:別用“控制”代替“引導”
你還記得小時候,自己被父母反復催促的感受嗎?
“快點寫作業”“別跟那個小朋友玩”“不許頂嘴”……
長大了,我們曾下決心要當“開明的媽媽”,卻在日常瑣事中,發現自己,也常常變成“指揮官”。
婷婷跟我說:
“我其實知道,孩子需要空間,可只要她磨蹭、發呆、拖拖拉拉,我就忍不住吼她。
最后,孩子更逆反,我自己也氣到崩潰。”
為什么我們總想“控制”孩子?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我們最討厭別人的,其實是自己沒解決的部分。”
有時候,我們控制孩子,是想彌補自己童年無法掌控的“無力感”;
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害怕他走彎路,怕他被世界傷害。
但“控制”不是“引導”。
過度的控制,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缺乏自主性,甚至變得被動、依賴、沒有主見。
在生活里,我們常常可以做以下這樣的小練習:
①停頓一下
當想控制孩子時,我們不妨先深呼吸3秒,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如果讓他自己試試,最壞會怎樣?”
②溫和地設定規則
比如:
“玩具需要收好,才可以看動畫片哦。”
“如果邀請玩具出來不把它們放回去,那這周我們就不能再邀請它們了哦。”
如果孩子一直不收,我們就可以把丟在地上的玩具放到高處不拿出來。等孩子發現他沒有玩具可以玩時,就愿意遵守規則了。
③允許孩子慢慢來
我們可以允許他偶爾出錯,也可以陪著他一起收,分好工。比如我們收娃娃,他收積木。
有我們的陪同,他更愿意行動,少一些為難心理。
二:別用“傷害”掩蓋“教育”
婷婷說,她小時候最怕爸爸生氣。
每次考試分數不理想,爸爸一個失望、嫌棄的眼神,能讓她自責、愧疚很久。
但她現在回憶,自己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優秀,反而越來越不敢表達、怕犯錯。
為人父母后,我們總告訴自己:“我不能傷害孩子。”
但生活瑣碎,壓力滿滿,誰又能真的永遠溫柔?
有時候一句批評,一次責罵,甚至一個不耐煩的眼神,就足以成為孩子心里的“小傷口”。
我們希望孩子變好,卻不知不覺用“傷害”代替了“教育”——
“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就不會像你這樣!”
“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很多父母說:“我是為他好,他以后就會明白。”
可事實上,孩子小小的心靈里,感受到的,只有委屈和自我懷疑。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遇到孩子做錯事時,先接納他的情緒。
比如:“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
●把注意力從“指責”轉向“問題本身”。
比如,不說“你怎么又把碗摔了”,而說:“碗碎了我們就少了一只碗,下次我們可以怎么做避免摔碎呢?”
●允許自己也會有負面情緒
我們很多時候發了脾氣,就會特比愧疚,然后過度彌補孩子。
其實,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有情緒,但事后要向孩子坦白:“媽媽剛才太著急了,說話重了,對不起。”
三:別拿“比較”當激勵
在帶娃的路上,你是不是也聽過、說過這些話:
“你看隔壁那誰誰誰,數學多好!”
“你同桌都會背古詩了,你怎么還不會?”
“你要加油,不然就比不過別人了。”
我們以為,比較,能讓孩子有動力,但結果卻是——孩子越來越自卑、抗拒、甚至討厭學習。
比較,是父母最無意識的傷害。
心理學上有個“社會比較理論”。
就是說,人,天生喜歡通過和別人比較,來確定自我價值。
但對于孩子來說,外部比較,只會讓他們否定自己,長久下來,容易形成“無論我怎么努力,都不如別人”的信念。
有個媽媽曾跟我說:
“我從小被拿來和表妹比,成績比、外貌比、性格比,長大后特別怕和別人競爭,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現在,我特別想讓我的女兒自信一點,可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說‘你看別人……’。”
我們想給孩子動力,但卻忘了,真正的動力,來自內在的成就感和被肯定的安全感。
我們平時,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小方法:
●看到孩子努力了,就及時表揚過程和態度
比如:“你今天比昨天堅持得久,媽媽很開心。”
●遇到孩子羨慕別人時,可以和他一起討論:“你覺得你自己哪里很棒?別人哪里也值得我們學習?”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你不用成為別人,只要成為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成長路上,也不必走同一條路。
帶娃路上,如果你也焦慮、自責、困惑,那么請告訴自己:“我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當媽媽,我和孩子,都是第一次做媽媽和做孩子。”
你已經很棒了,真的。
如果你還在努力做得更好,那么,你已經是孩子眼里最偉大的媽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