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是我國陸上鄰國中,少有的地廣人少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超23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不足800萬,其經濟體量跟中國的一個四五線市相當。老撾東邊是越南,南北走向的長山山脈斜貫越南全境,是越南、老撾、柬埔寨的天然邊界,古稱“安南山脈”,越南稱“長山山脈”,老撾稱“富良山脈”,全長約1000多千米。
其中,越南北部與老撾交界的會芬高原,仿佛是搭在越南脖子上的一把利刃,形成了地理上的戰略優勢。這片廣達一萬平方公里的玄武巖臺地,位于老撾國土北部,它的南面是川壙高原,平均海拔在1200多米,部分地區的海拔在2000米左右。
會芬高原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與黃蓮山緊鄰,高原頂部平闊如巨桌,東側以長山山脈為脊,與越南西原高原緊鄰,東側俯瞰紅河平原。
在地緣的棋盤上,會芬高原其坐標精準落于越南首都河內以南的窄處走向,僅50公里的“蜂腰”地帶,使越南首都暴露在了會芬高原的俯視之下。一旦力量在此集結東進,百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兵臨城下,令河內與胡志明市首尾難顧,這是越南千年狹長版圖揮之不去的夢魘。
會芬高原地勢自成壁壘,熱帶季風在此被抬升,年降雨量最高逾3000毫米,干季亦不干旱,密林深谷交織,河流切穿巖層形成眾多瀑布,自然天險構成軍事行動的天然屏障。高原頂部平緩的地形卻為屯兵布陣提供可能,歷史上老撾與越南的恩怨在此埋下伏筆。
在15世紀時期,越南曾短暫占領老撾,19世紀更將老撾、柬埔寨納入版圖;1975年越南統一后,以“保護”為名加強對老撾控制,簽訂不平等條約,吞并邊境領土,甚至在老撾政府各部門派駐“顧問”,形同“太上皇”。
冷戰結束后,越南控制雖有所松動,但高原的戰略重量從未減輕。三條公路如動脈般穿透高原:十三號公路南下柬埔寨桔井,十六號公路東進越南昆嵩省,另一條西通泰國烏汶——每條路都指向區域權力的節點。若沖突爆發,軍隊可從高原東出,沿公路直插越南中部咽喉,切斷貫穿南北的“一號公路”生命線,使越南經濟與軍事體系瞬間癱瘓。
這片土地并非僅是戰場藍圖,更是豐饒的生存腹地。火山土孕育出東南亞優質的羅勇咖啡,阿拉比卡咖啡,豆蔻、安息香等香料漫山遍野,雨季牧草瘋長,牛羊成群。干季林間菌類與珍禽棲息。這種自給能力,使高原在封鎖中仍能維持長期抗爭的底氣。
越南深知此點,其兩大命脈紅河三角洲與湄公河三角洲——雖為“世界糧倉”,供養近億人口并支撐大米出口全球第二的地位,卻因海平面上升與鹽水入侵日益脆弱。而高原居高臨下,控扼上游水系,若水資源博弈升級,越南“米籃子”的安危便懸于他國之手。
如今老撾借力“一帶一路”,升級高原基礎設施,中老鐵路從會芬高原駛過,成為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地區的黃金物流通道。不僅實現了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互聯互通,還使得老撾、泰國等國家至歐洲的鐵路直達運輸時間縮短至15天,促進了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