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我將成為一名記者!”
在2025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典禮上
她的發言擲地有聲
這是一句面向未來的堅定宣言
也是對童年夢想的有力回音
她是張岳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生
從十歲時把“想做記者”寫進作文
到高考前將“清華新聞”立為目標
從清華園里沉心學習磨礪筆鋒
到畢業后選擇成為一名新華社記者
這場歷經十五年的新聞逐夢之路
她始終方向清晰、步履堅定
讓我們一起走近
“清華畢業生去哪兒”系列報道
為你講述各行各業
新一代清華人的奮斗故事
張岳怡在新疆采訪
從“清新課堂”到“田野深處”
清華教會她走最踏實的路
十歲那年
電視上綻放在新聞現場的
“戰地玫瑰”記者形象
點燃了張岳怡的新聞夢
她在作文中用稚嫩的筆觸寫道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記者”
張岳怡小學四年級時寫的作文《我的理想》
2018年,她如愿考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學院“素質為本、實踐為用
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育人理念
課堂上自由激辯的氛圍
田野中扎實深入的采寫
校園里“討論選題、反復改稿”
的日日夜夜
導師胡鈺教授對她
“沉心于事,專注實干”的諄諄教導
都深刻影響了張岳怡的成長發展
提醒著她既要保持獨立思辨、敢于質疑的鋒芒
也要“忍得了采訪不暢的尷尬
坐得住反復改稿的板凳”
《腫瘤醫院旁邊賣假發的男人》
是她在校內刊物《清新時報》上
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也是第一次將所學應用于新聞采編實踐
面對生動立體的新聞人物
彼時還毫無經驗的她頻頻碰壁
那一年北京12月的寒冬里
假發店所在的那條小路上
常有她單薄的身影來回穿梭
不知走了多少次之后
店老板變成了可以保持聯絡的朋友
而她也從“只會低頭看提綱”
逐漸變得“表達沉穩,應對從容”
“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
新聞學院范敬宜老院長的這句話
一直對張岳怡影響至深
她秉承著這份求真務實的精神
從學術課堂走向田野深處
用追問剖開表象
以雙腳丈量真實
張岳怡作為畢業生代表在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言
在校期間
張岳怡獲得第十一屆范敬宜新聞教育獎學子獎
正如頒獎詞形容她的那般
“學會用審慎的眼、克制的筆
呈現復雜的事和具體的人”
這是她在清華七年的新聞專業學習實踐中
交出的一份答卷
張岳怡與導師胡鈺在第十一屆范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現場
52小時不停筆
暴雨“沖不垮”她的執行力
2021年7月
河南鄭州突發特大暴雨
在暴雨中被困的K15列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剛剛走進社會媒體實習的張岳怡
主動請纓參與報道
突發事件報道如何兼顧時效性、準確性、全面性?
這些教科書里的考題她還沒有解法
更現實的難題又接踵而至
“被困受訪者手機電量告急
受訪會占用本應求助和聯系家人的時間”
但她知道
新聞現場沒有暫停鍵
記者的筆也不能停
所以她一邊精簡采訪提綱
一邊在網絡渠道擴散求助信息
“火車停了52小時,我也52小時沒睡”
兩天兩夜的連續高強度工作后
她完成了自己在實習中的第一篇特稿
《K15列車,暴雨中被困52小時》
這篇稿件以深入細節的敏銳觀察
獲得了業內的肯定
也引起了社會的共鳴
編輯老師在評稿會上贊賞她說:
“執行力強,這對一個記者很重要”
總擔心自己缺乏天賦的張岳怡
松了一口氣
原來“有執行力的記者,也可以成為好記者”
“也許我閱歷不夠
但我愿意去用心付出、果斷執行
而在一些突發事件當中
率先行動起來,就很重要”
此后,她在多家專業媒體實習歷練
發表了百余篇新聞作品
努力成為一名“六邊形”記者
張岳怡在某養老院采訪
“人物報道是最難的”
不是去塑造完美典型
而是去發現真實的、無常的人生
她在采訪中深刻體會到
《冰點周刊》記者秦珍子所言
“寫好一個人
首先從尊重面前的采訪對象開始”
張岳怡在新疆街頭采訪,當地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酸奶
“好的記者不只是觀察者,
更是建設者”
新華社記者吳晶教給她的這一課
也帶給張岳怡前進路上極大的鼓舞
畢業后
她堅定選擇入職新華社
她期待在這個務實的崗位上
腳踏實地、深耕一線
從尊重每一位采訪對象
講好每一個故事開始
“希望十年后的你還在現場
采訪、寫作、不松綁”
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典禮上
張岳怡在發言中動情地感謝了她的姥姥
“不是我帶她來清華,是她帶我走到這兒”
“誠實、有韌勁兒,對世界永葆好奇”
姥姥身上的許多品質深深影響了她
而這些恰恰也是優秀記者必備的素養
在內心深處引領著她一步步走向記者之路
張岳怡和姥姥在校園里
十年前
張岳怡在日記本里寫下“想做記者”
畢業之際
她又給十年后的自己寫下一封信
“畢業這年最快樂的時刻
是寫完一篇滿意的稿子
走下圖書館的樓梯
希望你記得這個時刻
借此錨定人生的坐標”
前方,有更廣闊的世界等待記錄
有更復雜的真相亟待探尋
張岳怡篤定自己會在記者這條路上走下去
面對復雜不回避
面對真實不妥協
不給自己的信念“松綁”
帶著“向下扎根的定力與向上追問的銳氣”
以筆為帆,奔赴山海!
統籌 | 呂婷
文 | 佟霖
供圖 | 受訪者本人
排版 | 鄭青春
編輯 | 劉書田
責編 | 苑潔
審核 | 劉蔚如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