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支氣管鏡是一項約有130年歷史的老技術,隨著氣道介入技術的進展,它不但沒有沒落,反而再一次煥發出生機。近日,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南大學附屬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就利用這項古老的新技術,成功為患者重新打開“呼吸之門”。
58歲的顧先生因左主支氣管腫瘤侵犯食管導致瘺口形成,反復嗆咳導致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很危險,僅能依靠鼻空腸管維持少量進食,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韓曙光主任醫師立即組織介入團隊進行病情討論。經過全面分析以及與患者耐心溝通,團隊決定為其實施硬質支氣管鏡下硅酮支架植入術。
食管氣管瘺照片
“硬質支氣管鏡介入操作是微創中的‘精準手術’,既能快速清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護氣道功能,是個較好的選擇。”據韓曙光介紹。硅酮支架表面光滑,不易刺激氣道黏膜增生肉芽組織,避免支架再狹窄;硅酮材質柔韌可修剪,既能完全封堵瘺口,又可避免覆蓋過長導致的痰液潴留或氣管阻塞;植入后不影響放療效果,必要時可安全取出,為后續治療留有余地。
手術當天,在全麻硬質支氣管鏡引導下,韓曙光團隊通過軟鏡與硬鏡聯合操作,根據患者的氣管長度、瘺口位置,在成品Y型硅酮支架的基礎上進行剪裁,為患者置入一枚“量管定制”的專屬支架。支架精準覆蓋瘺口并擴張狹窄氣道,術后2小時患者就擺脫了“呼吸機依賴”,次日即可自主進食,7日后康復出院,順利告別“喘不過氣”的絕望。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患者也因硬質支氣管鏡技術獲益。63歲的葉大爺進食時不慎將大蝦嗆入氣管,引發劇烈咳嗽與胸痛不適。大蝦嵌頓于氣道,導致局部機械性刺激與炎癥反應,引發持續性嗆咳,且因異物壓迫氣道壁,引發胸痛癥狀。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需緊急處理。由于該異物較大,取出難度較高,傳統支氣管鏡手術難以滿足此次復雜手術需求。在充分考量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及其意愿后,呼吸介入團隊決定聯合麻醉與疼痛醫學科,采用全麻下硬質氣管鏡技術進行異物取出。
專家介紹,硬質支氣管鏡下氣道異物取出術以毫米級精準度、多器械協同操作、多學科安全保障為特點,成為破解氣道危機的“終極利器”。硬質支氣管鏡直視下,醫生可精準鎖定異物位置,避免傳統“盲穿”帶來的風險;同時可以靈活選用異物鉗、圈套器、冷凍探頭等專業工具,針對不同異物特性(如光滑、嵌頓、嵌塞)定制取出方案,全程無創;術中還可實時監測血氧、心率,確保氧合穩定,尤其適合兒童、高齡患者及危重癥患者。
術中,在手術團隊的精湛操作和默契配合下,硬質氣管鏡深入患者氣道,為醫生提供“全景視野”。鏡下清晰可見異物嵌頓于左主支氣管壁,阻塞管腔,立即予以異物鉗夾取出長約6cm的大蝦,整個手術操作時間僅有10分鐘。異物取出后,患者嗆咳、呼吸困難癥狀立即消失,呼吸恢復暢快。
硬質支氣管鏡雖古老,但在復雜、高風險或緊急情況下處置中心氣道疾病具有獨特優勢。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硬質支氣管鏡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完成了大量高難度手術,涵蓋良惡性氣道狹窄、異物取出等高難度操作,為眾多患者解決了呼吸阻塞問題,提高了生活質量。
(趙秋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