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廣東一名9歲男孩向生母反映,其隨生父及繼母出行時竟被要求躺在汽車后備箱內。男孩母親得知后情緒激動,表示當時車內載有七人:包括孩子的生父、繼母、祖父母、繼母所生子女及一名嬰兒。
據稱,男孩原本試圖乘坐后排座位,但被告知"已無座位",最終不得不在七八月的高溫天氣下,于后備箱內蜷縮數小時。
這事兒說起來挺讓人揪心的。一個才9歲的小男孩,被自己親爸和后媽安排躺在汽車后備箱里,一躺就是好幾個小時。
就算隔壁鄰居的孩子,也不會讓他呆后備箱吧,更何況是親兒子。前面坐的那些個大人們,居然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嗎,孩子太可憐了。
又或許他們也知道不對,但后媽和后媽那邊的人,不會喜歡這個男孩,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會將對他媽的不喜歡轉移到孩子身上,俗話說,有了后媽,親爸變成后爸。
這種情況就大概率說明,父母離婚時雙方已經是仇人了,容不下孩子了,就用折磨孩子來泄恨。
交規上早就說得明明白白,后備箱載人就是違法,抓到就得罰款扣分,這規定可不是瞎制定的。
后備箱那地方,咱們平常都往里塞啥?行李箱、雜物、年貨啥的,誰會把個大活人往里塞???那地方要啥沒啥,連個安全帶都沒有,車子要是突然來個急剎車,孩子就像“甩出去的包裹”,后果不堪設想。這簡直是拿命開玩笑!
更嚇人的是,這要是趕上大熱天,后備箱里溫度能躥到五六十度,跟蒸桑拿似的,大人都受不了,更別說小孩了。
真正讓人痛心的是這個父親的選擇。車上明明有七個人,超載是事實,可為什么偏偏是親兒子被塞進后備箱?后媽帶來的孩子可以舒舒服服坐著,爺爺奶奶也默不作聲,唯獨這個血緣上的親骨肉成了犧牲品。
新組建的家庭,關系本來就復雜,親爹媽、后爸媽、爺爺奶奶,再加上兩邊帶來的孩子,這里頭的彎彎繞繞,外人還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這時候更需要孩子的親爹媽拎得清。
這事讓人憤怒的,應該是后續發展。孩子的生母在得知此事后,歷經艱難終于奪回撫養權,可前夫一家卻還在阻撓,扣留證件、惡意訴訟,甚至讓孩子輟學數月。
這種對孩子的二次傷害,比后備箱里的煎熬更令人窒息。一個父親,可以對新家庭的孩子百般呵護,卻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如此刻薄,人性的復雜和自私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起事件暴露的不僅是個人親情的淪喪,更是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上的漏洞——撫養權判決后執行難、精神虐待取證難、重組家庭監管真空……
這些問題不解決,類似悲劇還會重演。我們總說孩子是未來,可如果連他們的基本安全和尊嚴都保障不了,未來又從何談起?
或許,這個孩子最終會跟著生母開始新生活,但那些蜷縮在后備箱里的記憶,那些被忽視、被區別對待的感受,可能會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很久很久都拔不出來。
這件事真正值得思考的,或許是我們該如何看待類似的家庭困境。
一味譴責容易,但改變現狀更需要的是社會支持系統的完善——比如更靈活的兒童保護干預機制,更有效的家庭矛盾調解渠道,甚至是對超載問題的更合理解決方案。畢竟,與其事后追責,不如提前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