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12日,第三屆MBA培養院校卓越案例國際化工作坊(以下簡稱“工作坊”)于清華大學順利舉辦。本次工作坊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MBA教指委”)、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主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承辦,共有來自全國50余所MBA培養院校的80余位老師參加工作坊,共同探討了案例國際化的前沿趨勢與實踐路徑。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助理林志杰教授致辭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助理林志杰教授代表清華經管學院向出席本次工作坊的嘉賓、老師表示熱烈歡迎,對主辦單位表示誠摯感謝。他表示,雖然當前中國管理案例的年產出量已形成較大規模,但在實際教學應用效果和國際化寫作規范適配度方面仍面臨挑戰。本屆工作坊旨在開拓國際視野,借鑒全球頂尖商學院的案例教學經驗,共同探索如何通過案例教學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MBA教指委秘書處辦公室主任王萍致辭
全國MBA教指委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工商管理專業學位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萍發表致辭。她強調,案例教學是MBA教育的核心方式,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橋梁,對提升教育質量、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案例建設被賦予推動理論創新、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服務高質量發展和“講好中國故事”等更重要的時代使命。
清華經管學院孫靜教授
接下來,清華經管學院孫靜教授圍繞“面向AGI時代的案例開發與教學初探”主題,講述了在AGI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課程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與創新探索。她指出,要以案例開發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探索以項目為載體的實踐性、探索式案例教學,通過引入企業真實場景,推動從單一知識點案例向多任務、多模型綜合案例轉型,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掌握管理能力和跨領域思維。
南開大學商學院許暉教授
隨后,南開大學商學院許暉教授以“鏈接企業實踐——教學型與研究型案例的雙融探索”為題,介紹了教學型案例與研究型案例的區別、聯系及案例應用的實踐探索。許暉教授結合愛瑪科技、大信家居等案例,分享了教學型案例的設計與應用,以及研究型案例從企業實踐中提煉理論問題的過程,強調兩者雖路徑不同,但可通過雙融探索鏈接企業實踐,既助力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又推動管理理論的創新,為案例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系統性思路。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劉紹民教授
7月10日下午至7月11日全天,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劉紹民教授圍繞案例教學與開發進行了經驗分享。他以自身在運營管理、商業項目管理等多門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為基礎,結合LeadNitro、中芯國際、Happy Cow等企業的實踐案例,分享了案例撰寫經驗,以及快案例、角色扮演案例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講述了從案例選題、設計到課堂實施的完整可借鑒路徑,更凸顯了案例在連接理論與實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關鍵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路琳教授
7月1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路琳教授圍繞“案例教學中的科研轉化與融合”主題,分享了在MBA案例教學與開發中的歷程與感悟。她強調,教學案例中發現的現實問題可轉化為科研選題,而科研成果又能指導案例設計聚焦理論支點。她倡議大家將案例與科研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多種模式,為MBA 案例教學的未來發展開拓多元的思考方向。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譯審、首席翻譯劉強
之后,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譯審、首席翻譯劉強以“無效‘宣傳’與有效‘傳播’——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困境與突圍之道”為題,分享了對外傳播中的現實挑戰與突破路徑。他指出,我國對外傳播常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及敘事方式不同是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主要障礙。他指出突破困境的關鍵在于推動傳播主體多元化——企業家、學者、游客、普通民眾等多方參與。這為工商管理案例在國際傳播中突破話語壁壘,提升全球受眾對中國企業實踐的認知,提供了頗具價值的路徑參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杭敏教授
7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杭敏教授以“敘事經濟與傳播創新”為題,分享了如何通過敘事、傳播和創新,講好中國經濟故事。她指出,要理解傳播的本體、主體、渠道與客體,多主體協同,為強化敘事能力、推動產業發展、挖掘市場機會和建設企業品牌提供持續的正向力量。MBA的案例教學是講述經濟發展故事的重要載體,期待各位老師能夠善用、巧用、活用敘事,讓案例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更具傳播力與影響力。
本屆工作坊深度聚焦“對標國際標準,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為推進中國特色案例的國際傳播搭建了高質量交流平臺,并為持續構建開放共享的案例生態,推動更多展現中國管理智慧的優秀案例走向世界提供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