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國際格局驟然生變。一組數據引發全球熱議:印度石油進口對外依賴度高達89%,中印雙邊貿易半年內同比增長12.7%,而美印貿易摩擦投訴數量創下三年來新高。短短幾天,天津成為全球外交的風暴眼。
新能源沖突下的多邊較量
G20峰會余溫未散,特朗普突然宣布對俄羅斯實施100%關稅,并威脅對所有購買俄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全球能源格局瞬間緊張,油價一度突破每桶110美元。美國的算盤很清楚:借制裁俄羅斯,逼迫中印等主要買家轉向美國能源市場。
印度此時成為關鍵變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25年6月報告顯示,印度對俄羅斯原油的依賴持續上升,6月單月進口同比增長18%。在美方制裁大棒揮下,印度卻沒有如預期般選擇與美方站隊,反而主動向中方靠攏。
蘇杰生訪華,用一句“中印關系不受外部勢力影響”打破了美方的幻想。這一承諾,在雙方多輪高層會晤后以“極高規格”公開,直接改變了美國的外交節奏。
稀土危局與印度的技術短板
稀土,已成為中印經濟博弈的主戰場。中國商務部6月底通報,2025年上半年稀土出口同比減少9.3%。全球市場重壓下,印度雖然擁有世界前五的稀土儲量,卻因分離與精煉能力不足,生產鏈幾乎被中國“卡脖子”。
多家印度企業為突破中國出口限制,曾試圖以“民用”名義走私稀土至美方軍工企業。中國監管部門曝光,2024年下半年起,印方累計偽造30份政府承諾書,涉及金額超6億美元。天津會談期間,中方明令稀土不得流向軍事用途或轉售第三方。
印度企業界普遍承認,若失去中國供應鏈,印度高端制造和新能源領域的全球布局將遭遇“斷臂式”打擊。蘇杰生此行,核心目標之一就是爭取稀土供應“綠色通道”,而這一訴求的前提,是向中方保證對華合作的獨立性。
美印貿易摩擦升級,外交天平悄然傾斜
2025年上半年,美印貿易摩擦持續升溫。WTO數據顯示,印度已對美方提出四起貿易申訴,涉案金額累計超過5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印度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直接影響印度紡織、鋼鐵和化工行業。
5月,印巴邊境火藥味驟濃。美方高調宣稱促成停火,印度外交部公開反駁,強調停火“與美方無關”。特朗普轉而批評蘋果在印建廠“不利美國利益”,美印高層在經貿領域多次“互懟”。印度政府則明確表態,今后將“從實力出發談判”,對美商品加稅以反制。
中美貿易戰新一輪博弈期間,特朗普對華口風趨于緩和。印度敏銳地發現,全球供應鏈正發生新的重組。商務部網站6月公布,印度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加15%,新批項目數量創新高。印度媒體普遍認為,印方對華承諾并非意外,而是“形勢使然”。
中印俄三邊新平衡
7月15日,天津上合組織外長會議成為全球目光的焦點。三天內,中俄外長連續三地會晤,釋放出中俄關系深化的強烈信號。與此同時,蘇杰生五年來首次訪華,進入“提格”級高規格接待序列。會談期間,中印雙方圍繞印巴關系、恢復直航、稀土供應等一攬子議題展開細致磋商。
多家外媒認為,蘇杰生此番“首個承諾”,已成為美國外交的一記重擊。印度此舉直接削弱了美方對印拉攏的地緣籌碼,讓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在南亞的戰略布局。
全球知名智庫CSIS分析指出,中印在俄烏戰爭、能源安全等議題上的聯動增強,印度正加速擺脫“單邊依賴”,向“多邊博弈”轉型。印度國內輿論逐漸認可,維持與華合作、在美中間尋求平衡,是當前最優解。
中印關系回暖的多重動力
回溯過去一年,中印關系經歷了多輪高層互動。2024年10月,金山峰會為邊境局勢降溫奠定基礎。年底,雙方代表在北京達成六項共識,邊界爭議降至近年來最低點。G20峰會期間,外長再次會談,為經貿合作鋪路。
6月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5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歷史新高,印度對華出口增長20%。中國商務部報告顯示,印度已成為中國在南亞最大投資目的地。
此輪“提格”接待,既是對印度獨立外交的肯定,也是中方對地區合作戰略的再一次加碼。蘇杰生訪華期間,雙方高層多次跨級別會晤,傳遞出“重建信任、共謀發展”的明確信號。
稀土牌與全球產業鏈重塑
稀土資源爭奪,已成全球產業鏈安全的“風暴眼”。2025年6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攀升16%,動力電池、風能設備等高端制造對稀土的需求迅猛增長。美國、歐盟、日本紛紛布局本土供應鏈,卻難以撼動中國的主導地位。
印度雖然擁有690萬噸稀土儲量,卻因缺乏分離、精煉等關鍵技術,難以實現自主可控。美國試圖通過技術轉讓等手段扶持印度產業,但收效甚微。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印國產稀土高端產品市場份額不到全球3%。
天津會談后,印方承諾不得將中國稀土用于軍事或第三方轉售,為中印合作建立了“安全閥”。多家外媒分析認為,中方加強出口管控,是對美方科技封鎖與貿易打壓的有力反制。
外部壓力下的印度平衡外交
印度外交戰略正經歷重大轉型。以往印度在中美之間游走,力圖從兩邊獲利。2025年以來,受美方高關稅、貿易壁壘以及地區安全局勢影響,印度逐步加大對華合作權重。
國際能源署(IEA)6月數據顯示,全球原油貿易格局因美俄制裁發生深刻變化,印度如完全“倒向”美方,將面臨能源成本高企與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蘇杰生訪華,既是對全球格局變化的快速響應,也預示著印度將以更積極姿態參與亞洲區域合作。
外交分析人士普遍指出,印度“平衡外交”已進入新階段。面對美方施壓,莫迪政府更傾向于爭取戰略自主,而非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中印聯合應對美國制裁,已成為新常態。
重塑亞洲地緣棋局的關鍵節點
2025年7月的天津,見證了一場影響亞洲地緣格局的外交大戲。蘇杰生一句“中印關系不受外部勢力影響”,不僅穩定了雙邊關系,也為中印俄三邊合作提供了全新支點。
全球供應鏈重構、能源安全博弈、科技封鎖加劇……每一項挑戰都是一次機遇。印度正以更成熟的姿態,主動參與規則重塑和利益再分配。美國則被迫重新審視對南亞的影響力。
中印關系的回暖,不是短期利益驅動,更非“被動選邊”,而是全球力量對比變化下的理性選擇。印度在稀土、能源、市場等核心利益上,已深度融入亞洲產業鏈。未來數年,中印能否將“安全閥”機制轉化為深度合作平臺,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參考資料:印度外長五年來首度訪華
2025-07-14 18:30·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