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云南頻道
尹馨
暮色漸濃,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臘鎮補蚌村委會哈臘村民小組的代表王紅梅整理好講解資料,沿著灑滿余暉的小道往家走。她籌備多時的“家庭式”科普教育基地即將開業,這段時間還有許多籌備工作要做。
白天,王紅梅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望天樹景區的導游;回到家,她化身科普宣傳員,在自家的傣族干欄式建筑里,打造了一座小型“博物館”。這里茶香與咖啡香交織,民族文創與生態保護理念相融,吸引眾多游客住下來,聆聽這一方山水的故事。
哈臘村新貌。人民網 尹馨攝
20 年前,為了支持大沙壩水庫建設,保障全縣防洪和灌溉,哈臘村的村民們踏上了搬遷之路。在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和其他整合資金的幫扶下,如今的哈臘村煥然一新,村民們也擁有了多元身份。
哈臘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秦志萍介紹,全村54戶243人,其中有150多名水庫移民。“移民剛搬到寨子里時,住的是石棉瓦房,主要靠種橡膠樹、打零工為生。”
要致富,出路在哪?當地搬遷安置部門和村民一起想辦法。不止哈臘村,補蚌村委會運用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800余萬元,又整合上海市對口幫扶云南省項目資金850萬元以及運營主體投入的900萬元,對全村3個村民小組實施“美麗家園·移民新村”建設。
哈臘村正在建設中的高端民宿。人民網 尹馨攝
完善基礎設施,舊房拆除改造,新建污水處理站及蓄水池,村莊煥發出新的活力;臨近大沙壩水庫的區域風景秀麗,新建了158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和觀景文化廊道,建起文化廣場和三層游客服務中心綜合樓……依托望天樹景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哈臘村這個“移民村”,發展成為集雨林、山水觀光、民族文化體驗、鄉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宜居村”“旅游村”。
村民們的身份也在村莊的“煥新”過程中發生了轉變。哈臘村小組長毛慶勇,如今是手藝精湛的廚師。他將自家的二層小樓改造成民宿,游客來到家里,他親自下廚,水庫生態魚、哈尼黃燜雞等都是他的拿手菜。
曾經“看天吃飯”的膠農,也成為了精通經營的民宿老板。村民張賢武家4間嶄新的客房已經裝修完畢,只等游客進村入住。“我參加了縣里組織的管家培訓,讓游客住得舒心。”
哈臘村旁的大沙壩水庫風光旎旖。人民網 尹馨攝
目前,哈臘村已有27戶村民將自家住房改造成民宿,共64個床位,水庫邊還有高端民宿在建,農文旅融合補鏈延鏈,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秦志萍自豪地扳著手指細數:村里4戶做起餐飲農家樂,2戶開了傣式按摩康養店,1戶開起藤編工藝品店。還有村民上山挖筍,將自家摘的辣椒和青菜拿到路邊售賣,農產品也有了銷路。
“我們村基本實現村民‘人人有技能’,村民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創收就能創收。”補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永才介紹,補蚌村還啟動“望天樹趕擺場”特色活動,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望天樹景區合作共建補蚌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為村民提供97個就業崗位,保障村民持續增收。
水庫畔生態魚宴香氣四溢,手工作坊內歡聲笑語,如今的補蚌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日子愈發紅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