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源縣順天鎮積極推進“小田變大田”和林耕空間布局優化,創新性提出“山上”換“山下”優化路徑,有效解決了“陡坡耕地與平原林地布局錯位”和“承包耕地細碎化”等長期困擾農業生產的問題,調出林斑面積1662.60畝,新增長期穩定利用耕地2765.80畝,耕地面積占比從原來的40.45%提升至78.30%,形成集中連片耕地和林地7979.08畝,耕地連片程度由建設前的平均圖斑耕地面積17.54畝躍升至60.69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后續產業規模化發展筑牢基礎。
喚醒“沉睡資源”
順天是怎么做的?
01
打通林耕置換“堵點”
描繪“山田相宜”新畫卷
結合林耕置換政策要求,有序推進宜耕平原農用地整治復耕和宜林陡坡地綠化修復,進一步優化林耕布局。
摸清資源明底數。開展宜耕林業林斑、宜林陡坡耕地、宜林其他地塊潛力調查評價工作,摸排出25度以上陡坡非林斑面積約0.23萬畝,6度以下林斑面積約1.5萬畝,精準掌握“山上耕地、山下林果”等農業空間錯配問題。
集中流轉強管理。搭建以村級合作社為核心的土地流轉平臺,建立健全土地流出、流入兩方以及鎮村集體獎補機制,合作社統一調配、整理和對外發包,將農戶分散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目前全鎮累計流轉土地5萬余畝。
優化方案促盤活??茖W編制林耕空間布局優化調整方案,分類調整土地性質,優先將坡度6度以下且與周邊耕地相鄰的林地或園地恢復為耕地、共調整約2400畝,25度以上耕地及難以穩定利用的宜林陡坡耕地綠化還林、共調整約30畝。
02
開啟群眾參與“熱點”
激活“強村富民”新動能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全流程參與保障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
暢通渠道納民智。深入群眾家中開展意愿調研,通過政策宣講會、入戶解讀等方式,明確承諾“土地流轉收益不降低、林地補償標準不下降”,全面爭取群眾支持,推動50余戶接受補償標準和林耕置換。
托底惠民保收益。嚴格執行“現有流轉收益基數不變”政策,涉及林地調出管理的,補償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0%—15%,從源頭上消除了群眾后顧之憂。
帶動就業促增收。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參與管理等形式融入整治區建設,累計吸納本地勞動力參與工程施工及后期管護超300人次,新增穩定就業崗位200余個,實現農民“家門口”就業。
03
把握產業發展“落點”
塑造“經濟增長”新優勢
充分利用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耕地和林地,貫通“資源整合-資本導入-產業升級”全鏈條發展。
精準招商育龍頭。實施“項目建設+精準招商”雙軌推進策略,已引入廣弘國雞、美林油茶、富麗士食品等10余個產業項目,投資總額達70億元。
借智登高強合作。與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建“課題試驗基地”,在整治區落地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作物品種改良等科研項目2個,推動種苗培育、循環農業技術應用等2項成果轉化,為產業升級注入技術支撐。
擴展鏈條創效益。配套發展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引入供港蔬菜企業打造面積1900畝的大灣區生鮮供應基地,構建“現代農業技術+高效循環體系+港澳供應鏈”模式,首期470畝設施大棚番茄年產量達940萬斤,經濟效益超1800萬元。
來源:東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