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記者走近贊皇縣張楞鄉南竹村,昔日荒山已披上翠綠新裝。沿著山間水泥路向上,灌溉管道蜿蜒伸展,直抵連翹林下,滋養著這片曾光禿禿的土地。
曾經,太行山的不少山坡植被稀疏,鄉親們“靠天吃飯”,山溝溝閉塞貧瘠。而今,漫山遍野的綠色“戎裝”不僅改變了山容,更帶來了致富新路——經濟林結出“金果果”,生態游引來城里客,曾經的窮山村正煥發新生機。
綠色,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底色。石家莊市深耕林業富民之路,在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讓鄉親們在“靠山吃山”中守護“綠水青山”,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通過科學謀篇布局,全市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批前景廣闊、帶動力強的綠色林業示范基地相繼崛起。從山間的連翹、核桃,到坡地的蘋果、板栗,經濟林既筑牢了生態屏障,又成為數萬農民手中的“金鑰匙”,打開了增收致富門。
如今,石家莊市的山更綠、水更清,鄉親們的腰包更鼓,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已然徐徐展開。
培育富民產業
眼下正是蜜桃成熟季,記者走進元氏縣黑水河鄉北莊村的“怡心園”家庭農場,仿佛置身綠色海洋。
枝繁葉茂的桃樹上,粉綠相間的“永蓮”蜜桃4號、7號、8號綴滿枝頭,在綠葉映襯下愈發誘人。不知不覺間,微風拂過,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的桃子雖然產量略有減少,但畝產仍在6000斤以上,長勢還算不錯,果實豐滿,色澤鮮艷、賣相好。”“怡心園”負責人張素靖介紹,“我這個家庭農場,從2014年開始建園,共流轉土地30畝,在縣農業、科技部門的幫助下,共引進種植‘永蓮’蜜桃、油蟠桃、櫻桃、獼猴桃、中華壽桃、武邑紅梨十多個品種。每年從6月初開始上市,一直賣到10月底,銷售周期在5個月以上。同時,全部實施果品套袋技術,不打藥、無色素、原生態、純天然,年產量都在15萬斤以上,年收入超過50萬元。”
從張素靖的言談舉止中,無不流露出豐收的喜悅。如今,在張素靖的影響下,很多人紛紛前來“取經”,有效帶動元氏縣西部山區的林果產業發展。
發展產業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張素靖的桃園只是元氏縣黑水河鄉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黑水河鄉地處元氏縣最西部山區,是名副其實的生態之鄉、紅色之鄉、特色林果之鄉。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該鄉鎮明確了“生態立鄉、紅色潤鄉、林果富鄉、旅游興鄉”的工作思路,抓住山場崗坡次地廣闊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果。在鞏固石榴、柿子、核桃等傳統林果產業的同時,精心培植獼猴桃、櫻桃、蘋果、草莓等新型特色林果產業。
加強技術支持
在井陘縣南峪鎮張家峪村,一簇簇顆粒飽滿的花椒掛滿枝頭,散發出陣陣椒香,田間地頭處處可見椒農們忙碌的身影。
張家峪村地處太行山深處,近年來村里根據地理位置和土壤情況,綜合市場研判,結合村子里花椒種植的基礎,選擇在村里大面積種植好存活、好管理又耐寒的花椒來增加收入。于是,在村黨支部的動員下,村民積極參與花椒種植,走出了一條花椒致富的新路。
“你看這花椒,色澤鮮艷顆粒大,味道濃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郭生米是張家峪村的花椒種植大戶,靠著小小的花椒,改善了自家的生活,“現在一棵樹上能收獲5、6斤干花椒,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村里的花椒之所以品質這么好,除了先天的種植條件,還得益于農業科技的幫助。”村黨支部書記郭生強告訴記者。
在村民種植花椒期間,村里經常邀請市林業局、縣林業工作總站的專家到種植一線開展管護培訓。
不僅如此,鎮上也積極組織椒農外出考察學習,當地還專門建立花椒交流群,分享種植經驗。同時,村子還在積極延伸產業鏈條,依托現有的花椒種植基地,建設加工車間,引進清選、色選、烘干、包裝等加工設備,研發花椒茶、花椒油、花椒粉等系列花椒產品。
花椒種植是井陘縣的一大特色產業,近年來,井陘縣委、縣政府根據鄉村振興和轉型發展需要,結合本縣山場廣闊、撂荒地旱地多的實際,作出了發展花椒特色產業的決策,規劃建設5萬畝產業基地。
該縣制定出臺了花椒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規劃,把蒼巖山鎮、測魚鎮、南王莊鄉、南陘鄉、南峪鎮、南障城鎮、天長鎮、小作鎮、辛莊鄉、秀林鎮、于家鄉11個鄉鎮作為發展重點,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選擇交通便利、坡度較小的片麻巖山場和土層較厚石灰巖山場的中下部栽植,科學規劃栽植地點,為今后的栽植管理奠定基礎。
這些年,石家莊市持續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成立林果產業技術支撐團隊。根據石家莊市林果農技術需求,加強與國家、省、市科研單位、院校的科技交流合作,引進林果新技術、新品種,并聘請知名專家、教授組建了石家莊市花椒、棗、桑、連翹、核桃、板栗、皂角7個產業技術支撐團隊,助推石家莊市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鏈條塑品牌
盛夏,趙縣東部梨區,25萬畝梨園郁郁蔥蔥,果香四溢。從7月初成熟的新梨七號,到國慶節前后采摘的雪花梨,這片土地孕育著甜蜜的希望,見證著趙縣梨果產業強鏈條、塑品牌,蓬勃發展的進程。
在趙縣德康梨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科技為梨果品質提升注入強大動力。酵素有機肥替代化肥、林下生草等綠色技術廣泛應用,這里的梨果自然成熟,含糖量超12%才采摘,精品生態梨按個售賣,單價最高達15元。
放眼全縣,圍繞“樹開心、枝拉平、通透好、省人工、統一管、質先行、創品牌、效益增”的二十四字方針,標準化生產管理全面鋪開。統一標準、組織、管理、包裝、品牌和銷售的“六統一”模式,配合有機肥施用、蜜蜂授粉、控水控藥等舉措,讓趙縣梨果優質果率超90%,含糖量提升至15%,最高達16.5%,品質實現飛躍。
從種植到加工,趙縣梨果產業不斷延伸甜蜜產業鏈。
成吉食品的全自動無菌冷罐生產線高效運轉,將雪花梨制成小吊梨湯、烤梨等產品,市場反響熱烈;梨狀元公司的梨膏遵循古法與現代工藝結合,20斤雪花梨經十多道工序濃縮成1斤梨膏。
如今,在趙縣,梨干、梨糖、梨酒等多元產品不斷涌現,不僅實現梨果增值,還緩解鮮果銷售壓力,推動產業多元發展。
趙縣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30家出口企業讓梨果走出國門。從青島黃島港口出發,經20多天冷鏈恒溫運輸,趙縣梨果就能抵達迪拜等海外市場。嚴格的出口標準把控,確保每一顆梨都品質上乘。2024年,全縣梨果出口銷售額達5億元,產業年產值30億元,全產業鏈格局已然成型。
品牌建設同樣成果斐然,趙縣雪花梨獲評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最具市場潛力獎20強” ,品牌價值達18.6億元。未來,趙縣將持續深挖梨果資源潛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推動一產標準化種植、二產精深加工、三產農文旅融合發展,讓小梨果成就大產業,續寫甜蜜篇章。
在我市,隨著林果規模化發展,一批區域特色果品得到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增長點。如贊皇鮑家灘的櫻桃、平山南策城的中華壽桃、元氏北正的石榴、井陘礦區天戶峪的無澀甜柿、行唐安太莊的蘋果等,成為遠近聞名的區域特色產品。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杜倩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