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山村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區東北部,地處黃土丘陵地區,土地總面積8578.75余畝,全村共454戶,1112人。
村莊全貌。
趙家山村門樓。
產業發展促振興,集體經濟鼓腰包。趙家山村耕地面積廣闊,多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以前,靠天吃飯、收入微薄。2024年,該村打破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百畝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業大棚6座,試行試種白蓮20畝、水稻35.8畝,為農戶探索出一條農業種植增產增收的新路徑。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該村將廢棄的老果園地共345畝統一流轉給外來公司,用于建設大棚、種植高效作物。此舉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50萬元,使138戶農戶年均增收1000元。
有機蔬菜大棚。
百畝農業示范田。
真抓實干促整治,鄉村蛻變展新顏。近年來,趙家山村積極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讓綠色成為幸福生活的底色。村莊規劃形成“3橫8縱”主干道、16條支干線及49條巷道,累計完成道路硬化4萬余平方米、人行道鋪裝約1.5萬平方米,并同步推進污水與給水管網鋪設,同時,拆除違建、更新電桿、安裝路燈。如今,綠色掩映下的趙家山村,處處風景如畫。
趙家山村主街。
文化發展成色足,魅力鄉村底蘊深。趙家山村歷史悠久,相傳是“趙氏孤兒”屯兵牧馬之地,也曾是古絲綢之路茶商必經之路。村內原有寺廟9座、稅房院1處、秀才院2處,現存古廟3座,以及北稅廳(原太原府北部納稅之地)、古寨(為冷兵器時代,村民躲避兵荒匪患的避難所)各1處。2023年,在維修北稅廳時,趙家山村發現了封存已久的紙質文獻資料,并請專家進行了修繕和保護。這些文獻資料包括時憲書、北關串票、查存聯以及與南稅所、南稅局業務往來的收據等,共計5冊134張,充分證實了“太原府”稅務機構“北稅廳”的歷史存在,為研究清代太原府的稅收方式、票據、稅率以及貿易的商號和貨物品種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元宵節文藝活動。
鄉村振興重在“振心”。趙家山村通過傳承德孝文化、破除陋習,建設活動場所,舉辦科普講座、安全教育等活動,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健全文明制度,搭建多元平臺,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振興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的實踐路徑。文明新風正為村莊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本版圖文均由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媛采寫、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