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琦依愛體育,歡迎大家觀看我的文章,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不勝感激,好人一生平安!
中國女籃在深圳大運中心又搞了波大的 ——91 比 69 暴打韓國隊,小組賽兩連勝直接把對手打回 "泡菜缸" 里冷靜!賽后宮魯鳴指導說:"雙塔陣容也就發(fā)揮了七成功力,進攻端還可以,但是還有很多沒發(fā)揮出來。" 和是話里有話啊,:合著咱們女籃還藏著 "終極大招" 呢?
一、雙塔一上場,韓國隊內線直接 "繳械投降"
比賽剛開打,韓國隊還想靠 "小快靈" 偷分,結果張子宇和韓旭往籃下一站,直接把三秒?yún)^(qū)變成 "禁飛區(qū)"。2 米 27 的張子宇接球就玩 "內線魔術",一個轉身勾手讓 1 米 85 的韓國中鋒李仁英連球都摸不到;2 米 01 的韓旭更絕,直接拉到外線投中距離,把對手內線晃得像喝多了的醉漢。最狠的是第三節(jié),雙塔同時在場 12 分鐘,韓國隊內線得分掛零,籃板被搶成 "幼兒園小朋友搶糖果",氣得韓國隊主教練在場邊直拍戰(zhàn)術板,心里在想,"早知道帶個梯子來防高個了!"
數(shù)據(jù)更扎心:雙塔合砍 36 分 16 籃板,比韓國全隊內線得分多了整整 28 分。張子宇一個人就造了 5 次犯規(guī),把對手中鋒熬成 "六犯畢業(yè)套餐";韓旭的 18 分 12 籃板更是穩(wěn)如老狗,:"這哪是雙塔?分明是兩座會移動的泰山,把韓國隊內線壓得喘不過氣!"
二、宮魯鳴玩 "套路":說好的 "試水",結果把對手試成 "篩子"
賽后新聞發(fā)布會上,宮魯鳴的 "凡爾賽" 發(fā)言成了焦點:"雙塔在進攻端確實有優(yōu)勢,但防守還沒完全發(fā)力,。" 如果被韓國隊聽到 ——估計心里會象, 合著咱們被暴打還只是 "初級難度"?
細細分析,宮魯鳴這波操作堪稱 "老狐貍":首節(jié)讓張子宇替補登場試探對手,發(fā)現(xiàn)韓國隊內線根本扛不住后,次節(jié)直接派上雙塔開啟 "拆房模式";外線楊力維、王思雨故意放緩節(jié)奏,把比賽拖進陣地戰(zhàn),就是要拿身高差 "欺負人"。最絕的是末節(jié),當韓國隊瘋狂追分時,女籃突然換上全替補陣容,表面看是 "給主力休息",實則是在演練 "雙塔不在時的應急方案",這波 "溫水煮青蛙" 的戰(zhàn)術,把對手心態(tài)徹底打崩。
三、雙塔這么猛,為啥還說 "沒完全展現(xiàn)實力"?
張子宇的三分還沒開炮:熱身賽中她曾命中過弧頂三分,這場卻只在籃下得分,明顯是 "藏拙";
韓旭的策應還沒拉滿:她上半場有 4 次精準長傳,但下半場刻意減少了外線組織,像是在保留體力;
全場失誤才 12 次:以女籃的快攻能力,完全可以把對手失誤刷到 25+,明顯是在控制節(jié)奏 "遛對手"。
這個很有可能是:"宮指導這是在打 ' 心理戰(zhàn) '—— 先讓對手見識 70% 的實力,剩下 30% 留著決賽打澳大利亞,到時候直接把她們打懵圈!"
五、雙塔若遇澳大利亞 "女版約基奇",能扛住嗎?
雖然贏了韓國隊,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 澳大利亞隊的馬格貝戈身高 2 米 03,體重比韓旭重 15 公斤,典型的 "力量型中鋒"。不過我們一點不慌:"咱有張子宇這個 2 米 27 的 ' 移動塔吊 ',就算馬格貝戈再壯,在絕對身高差面前也得認慫。再說了,宮指導還有戰(zhàn)術沒亮呢,說不定會讓張子宇拉到三分線外投籃,把對手中鋒遛成 ' 哈士奇 '!"
最讓人期待的還是宮魯鳴的 "終極底牌"—— 如果決賽真的祭出 "雙塔 + 五小" 的夢幻陣容,讓張子宇打中鋒、韓旭打大前鋒,外線配上楊舒予、王思雨的極速突破,那畫面簡直美如畫。
從 51 分大勝印尼到 22 分碾壓韓國,中國女籃用兩場勝利告訴亞洲:別跟我們比身高,也別跟我們比戰(zhàn)術,真要認真起來,連自己都怕!而宮魯鳴的 "留一手" 策略,更是展現(xiàn)了冠軍教頭的老辣 —— 不把所有底牌亮出來,就是對對手最大的尊重。
接下來的半決賽,無論是碰日本還是中國臺北,女籃姑娘們只需記住一句話:把雙塔優(yōu)勢發(fā)揮到 80%,勝利自然手到擒來。至于剩下的 20%?留給決賽打澳大利亞時當 "驚喜禮包" 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