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袁長兵、隋 濤、王飛虎
當越野車翻越最后一個達坂,信號塔的輪廓在高原湛藍的天空下逐漸清晰。鬢發染霜的老兵安治文推開車門,步履蹣跚走向營區——四十年前,他和戰友們在這片土地上,用青春守護著雪域高原的通信“生命線”。
▲參觀營區
“這里是當年總機房的位置?”在寬敞明亮的現代化綜合機房內,安治文的聲音中有抑制不住的震撼和喜悅。值班員指著電子大屏,介紹智能化線路監控系統。眼前的景象,遠超他記憶中的模樣。
▲老兵回憶當年的生活和訓練
訓練場上,一場應急演練正緊張展開。模擬線路故障剛發生,“光纜醫生”系統瞬間響應,并在數秒內完成主備路由自動切換,恢復線路暢通。
▲老兵吸氧
看到如此先進的技術,安治文滿眼欣慰,向年輕的戰友們講述起往事:“當年,我和3名戰友拽著結冰的鋼纜往山頂爬,棉衣凍得像鐵甲,最后是用牙咬開的接頭盒!”
▲與老兵交談
新兵王柏特緊握老前輩的手,激動地說:“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沒有您當年用生命守護的線路,哪有如今的便捷和智能?”
▲40年前高原官兵們的老照片
漫步營區,安治文感慨萬千:“這片操場,當年還是堆滿亂石的戈壁灘,訓練時高原反應上來,只能拼命捶打胸口那塊‘大石頭’……”
▲官兵們向老兵展示射擊成績
▲老兵展示微信上戰友們的回憶
如今,彌散式供氧直達官兵床頭,保溫車庫拔地而起,陽光房內各種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教導員袁長兵細致介紹著營區的建設發展,安治文靜靜聆聽,回想起當年在高原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眼里泛起晶光。
▲合影留念
臨別時分,老兵安治文整肅衣冠,挺起腰桿,與官兵合影留念。相同的位置上,不同的臉龐,定格了四十載的堅守和傳承。
▲送別,致敬
車緩緩駛離營區,官兵們目送著老兵消失在綿延的山脈間。無聲的傳承在心中蕩漾,那用忠誠熔鑄的軍魂始終在雪山之巔回蕩。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