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粗茶、一尾醋魚、兩三好友,足以成半日逍遙;
獨身靜居,則陳設陋室、以竹造園、釀酒玩石,亦有一番趣味;
秦烹羊羹、隴饌熊臘、聽松風、見仙鶴,遠走他鄉也豁然。
我真的,慕極了古人的生活。
他們啊,無論處在何種境地,總能不慌不忙,安頓好自己,日日如詩。
今人所缺,大抵便是這份能力,或說是心態。
晴雨難料下,我們的生活節奏、情緒,更容易被打亂,心無所適從。
所以,當看完這套《古人的日常生活》后——
是它了,能在當下,成為我們生活的定力、安穩內心的,就是它了。
從服飾、膳食、家居、茶飲和把玩五大領域,將古人的日常呈現在我們眼前:
曲裾深衣的講究、家中布置的風水、窗柩園林的設計、點茶烹茶的閑慢、不時不食的名堂……
跟著他們,能在尋常之物上,獲得一份穩扎的踏實感,來抵御周遭、安頓自己。
1529幅世界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古籍的珍貴文物插畫貫穿書中。
若你現在,過得兵荒馬亂,這書興許能給你啟發:
順勢而為,于柴米油鹽,找尋內外的平衡點,萬事安穩。
若你恰逢閑暇,不妨靜坐,用古人的智慧,耕耘心田。
愿你,事繁不慌、事閑勿荒。
許倬云先生說:“往里看,安頓自己的身心?!?/strong>
這5冊書,恰好將這生活哲學,娓娓道來。
看《服飾》流變,喚醒靈魂的“向美而生”,于《膳食》,細品至濃人情味;跟著《家居》,造一片雅趣;于《茶飲》里,靜待禪意頓悟;最終,《把玩》出內外之平衡,安頓自己。
怪不得,這書一出,就受到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眾多民俗專家學者的追捧。
闖入舊石器時代,身披鹿皮、頭頂鹿角,經歷一場捕獵鹿群;
回到大唐,身穿羽衣霓裳,舞了一曲;又穿上雅宋素衣,玩了把茶百戲。
《服飾》里,循著先秦只為遮蔽的衣物,發展到元明清衣冠之繁華,而以四大名繡結束。
流變里, 服飾從實用到被點綴裝飾、再到被賦予諸多故事——
諸葛亮送給司馬懿的紅裝是什么做的?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為何著青衫?
平民的曲裾深衣、貴族的絹袍紳帶、“衣冠禽獸”代表什么?
一卷看罷,方明白:始于實用,忠于審美。
人生也是,為功名利祿而奔波,歸于美與靈魂的愉悅。
“豁!試試這道醬烤豬頭?!?/p>
宋代素衣還沒換下,就被戚家軍拉到營地,感受咸香與荒漠的曼妙交融。
嗝,接著,西楚霸王又邀我吃了一道大雜燴、王昭君分享了她至愛的鴨湯面條……
《膳食》里,用52個關于吃的歷史故事,將宴席文化、食療養身、各地美食慢慢道來。
氤氳煙火氣,你會忽覺得:
歷史里的他們,偏愛一種食物,大抵愛的那美食背后的市井人情,想念那兒的地道風物。
你與哪一道美食,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衣食住行。居住,乃更上一層的追求。
走入古人的居室,“身骨俱幽、神清氣爽、頓悟空性”之感,撲面而來。
房間客廳怎么建,才能冬暖夏涼?門廊如何設計,該點綴些什么,才有守護之意? 臺階之分布、窗戶之紋路、瓶內插花、院中有鳥……
細微之處,總流露出他們花在家里的心思。
《家居》,便是從這些房屋建筑開始講起,貫以名人雅居文化,是一本“家居風水”圣經。
直接以書里插畫為靈感,設計房屋朝向、擺放家具,家里亮堂了,自會愉悅不少。
*乾隆爺的三希堂只有10平方,是有什么講究嗎?
混跡世俗都市,興許家里恰當的花鳥搭配、書畫點綴,就能讓你回到山林之間。
登堂入室時,門廳雅致、明窗凈幾,一切成詩。
*牡丹和梅花適合種在庭院里,大氣討喜,而蘭花更多被栽植花盆里,擺放書房內。
慢慢看,古人的家居哲學,緩緩流露出來——
外界動蕩無常,這居室的一器一物、一花一木,皆能讓自己找回生活節奏,為內心性靈造出緩息之處,得一隅寧靜。
這也是《家居》對你的祝愿:順心,才是適合你的風水。
穿過雅堂,來到茶室。
只見那宋徽宗不斷擊打茶湯,白云起、霧蒸騰、沫餑幻滅之間,拂去胸中芥塵。
《茶飲》,便從千年茶事、千年茶人、茶中趣事和茶緣茶韻四方面,講述中國千年茶文化。
妙趣的,如最近熱播劇里的茶百戲,書里詳細道來,比看劇演繹還精彩; 雅事的,如茶圣陸羽煮雪烹茶、文人煎雪論道、茶香熏袖的講究; 禪思的,有謙師妙手點茶道禪意、道一說茶悟禪機; 一日不可無茶的乾隆、為喝上好茶而親制紫砂壺的蘇軾、唐伯虎和茶的奇妙緣分。
*劉松年繪《攆茶圖》 臺北故宮博物館 藏
悠悠歲月,關于茶的風雅事也好、禪趣事也罷,亦或是考究的豐富茶具。
在書里,你會漸漸發現,從神農氏發現茶的那刻起,中國人獨身靜修的禪學便開始:
于做茶中,安靜等待;于煮茶多道工序里,收起雜念;于茶香縈繞里,靜觀自我……
愿你,身心靜氣,無事可擾。
說到《把玩》這本,別以為就是一本排斥人的高深學問哦。
古人日常講究:生生不息、萬物有情。
從玉雕瓷器、佛珠翡翠,到筆墨紙硯、甚至到蛐蛐香囊,目之所及,皆可把玩。
書里不但介紹了諸多把玩物件,還教人以把玩技巧,融入不少名人把玩的軼事,讀來有趣。
在把玩中,他們尋到當下節奏與悠然歲月的平衡,覓得外界與內在的合轍,吐納濁清,拂去俗情。
我想,這是這本書,更是這套書要告訴我們的。
市面講古人日常的書,也不少。
但論起當中插畫,還當屬我手邊這套至珍稀。
1529幅插畫,皆是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圖像,甚至當中有30%是從未在書籍里出現過的。
“12年內,我們團隊跑遍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看古人的日常生活,少了圖像插畫可不行?!?/p>
大到亭臺樓榭、小到香囊點翠,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幾乎把各大博物館里,和古人日常相關的文物、各大名家的古畫拍了個遍。
不品文字,光賞雅畫,那視覺盛宴可比電視里的還精彩逼真。
↓諸如《搗練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十大傳世名畫
↓各大館藏文物影像圖
↓古代建筑樣式模擬圖像、結構圖
每冊書的裝幀,處處可見匠心。
且看封面,雙封面設計,外封以以蘇州園林漏窗為靈感,點綴珍貴文物,詩意而雅致。
異型函套,是名畫《搗練圖》,拿到手便是一股文化氣息,放在書架上,自成風景。
五卷讀罷,自知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你的人生晴空萬里時,那就去闖、去搏、去享受;
當陷入陰霾時,也沒關系,不妨坐下來看看古人的生活,充實自己、靜心平衡。
愿你在往后的日子,靈魂不荒蕪,遇事不慌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