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賽場上,中韓女籃的對決總能引發話題,這一次中國女籃91比69大勝韓國,比分一拉開,質疑聲和情緒也隨之而來,不少球迷感慨:這場球贏得痛快,甚至有點意外,畢竟賽前大家都覺得中國強,但韓國不至于這么快崩盤,結果呢,韓國真就“成了驚弓之鳥,傷兵滿營下被中國女籃按在地上打,甚至有點不堪一擊,這場面,熟悉又陌生,背后其實有不少值得聊的細節和爭議。
先說大環境,韓國女籃這場打得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主力后衛姜怡瑟壓根沒打,中鋒樸智秀又在上半場肩膀受傷下場,板凳深度直接斷檔,眼看著對面中國雙塔一輪一輪沖擊內線,韓國這邊只能靠樸智秀一個人苦撐,沒想到傷病直接終結懸念,場上還沒怎么對上,主心骨已經掉鏈子,這時候再說技戰術其實都顯得有點無力,球迷都明白,半場過后,勝負基本沒懸念了。
中國女籃這邊,韓旭和張子宇的“雙塔配置繼續高歌猛進,韓旭18分12籃板,張子宇18分4籃板,數據很扎實,場上統治力是真實可見的,尤其是張子宇,第一節就把韓國的小個前鋒當成“陪練一樣,連進兩球,氣勢完全帶起來了,宮魯鳴這邊很懂怎么用人,給她安排了雙側翼黃思靜、羅欣棫護航,進攻空間拉滿,防守壓力也分散了,韓國這邊本來就只有一個能頂得住的中鋒,這下傷了,內線直接成了提款機,張子宇和韓旭一打“高舉高打,韓國的防守體系瞬間崩塌,后面再怎么掙扎也都是無力回天的感覺。
但說到底,這場比賽中國女籃并不是沒有短板,尤其是外線投籃這一塊還是有點辣眼睛,上半場三分9中1,命中率只有11%,主要出手的還是楊利維、楊舒予這兩位國手,說白了,這場要不是內線碾壓太明顯,外線要是真崩盤,遇到強隊指不定就出問題了,三分21中4,這個數據其實挺扎心,能看出來中國女籃還是得靠內線吃飯,外線偶有閃光,但穩定性不夠,場上還是得靠“雙塔鎮場子,外線沒法給到穩定輸出,打到后面體能消耗上來,命中率就像過山車一樣上下起伏,這事其實男女籃都一個樣,誰能保證一直有中鋒兜底,誰就能在亞洲立于不敗。
當然,宮魯鳴的用人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尤其是對于一些邊緣球員的使用,比如翟若云,上一場對印尼還能命中四記三分,這場上半場就打了兩分鐘,球迷不理解也很正常,畢竟射手這種類型的球員,狀態來了就得多給點機會,主帥偏偏就是穩妥保守,眼看韓國優勢已經拉開,才敢把賈賽琪、翟若云、潘臻琪放上去,這種大中鋒戰術理念,其實挺符合宮指導的一貫風格,寧可求穩,也不輕易冒險,講究實踐和經驗,但問題是,這樣的用人思路,遇到強隊和關鍵場次,能不能打得更靈活,依然是個問號。
說回這場球的細節,韓國一開局其實還想靠搶籃板和二次進攻找機會,韓旭幾乎是“刷著前場板,三下五除二就拿了3個,羅欣棫也搶了2個,內線高度和沖擊力完全壓制韓國,唯一能抵抗張子宇的樸智秀又受傷,韓國只能靠外圍投籃硬撐,結果命中率也下滑,場上士氣瞬間掉線,后面干脆直接心氣全無,第四節中國女籃一波拉開分差,韓國這邊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想追分也沒了力氣,比賽提前進入垃圾時間。
其實,中國女籃這幾年陣容一直在換血,95黃金一代的話語權和球權都在被淡化,這場也能看出來,王思雨上半場只打了兩分鐘,潘臻琪上半場也沒怎么上,黃思靜雖然經驗在,但體能和精力都有限,場上犯規和失誤不少,這樣的輪換其實是在給新人更多機會,屬于老將的時代正在慢慢退去,但新老交替總有陣痛期,宮魯鳴這種穩中求進的思路也算是保守中的變革,至少目前來看,成效還是有的,雙塔組合已經打出了亞洲統治力。
當然,賽后輿論場上總有聲音,質疑用人、吐槽外線、討論大中鋒戰術是不是還適合現代籃球,其實都正常,球迷都想看到更好看的比賽,更流暢的配合,但現實就是,內線有優勢就得死磕到底,外線沒法穩定得分的時候,教練也不敢亂動,誰都不想在亞洲杯這種大賽上冒不必要的風險,尤其對手韓國這場狀態已經崩盤,穩穩把勝利收入囊中才是首要任務。
總結下來,這場中韓女籃的對決其實沒太多技術含量,傷病讓韓國提前繳械投降,中國女籃靠雙塔碾壓,外線短板依然明顯,教練用人偏保守但也無可厚非,亞洲范圍內依然是一家獨大,但想要在更高舞臺沖擊更強對手,外線的穩定性和輪換的靈活性,遲早還是要補課,眼下這場大勝是好事,但別忘了,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