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智能手機的大環境之下,講實話如果要問什么東西相對比較備受關注一些,那么答案可以是性能處理器,也可以是拍照,更可以是其他方面
不過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續航方面的東西,畢竟當前各個品牌有誰敢放棄續航?基本沒有吧?而且動輒6000毫安電池與7000毫安的電池早已成為家常便飯,甚至破萬毫安的電池也正在進行中。
但在續航軍備競賽中,有一個相對全新技術正在徹底終結續航焦慮的現象,它就是硅碳負極電池,我依稀記得榮耀Magic7系列當時官方直接宣傳自己能三天一充,雖然我不怎么相信所謂三天一充,但就算不相信這個程度是真實的,但續航能力的強悍肯定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有的時候我會稍微思考一個問題“現在手機是越來越輕薄了,但性能和續航都這么強”究竟會不會縮水?反正縮水肯定是會的,只是“消費者不會在意罷了”俗稱商家和品牌在暗地里做著秘密的勾當。
先簡單說說材料!我們都知道傳統石墨負極理論上比容量僅為372mAh/g,但你們要注意一點硅材料的理論值高達4200mAh/g,所以從這兩個數值中完全可以得出技術雖然表面上突破,但背后的深層邏輯是什么?仿若趙括的紙上談兵
而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的,所謂續航的技術提升就是通過將納米硅顆粒(100nm以下)包裹在碳骨架中,從而形成類似你們經常看到的“鋼筋混凝土”的復合結構,至于膨脹率從最初的300%到120%,因此當前只要有品牌用的是硅碳電池,那么基本都能保持續航很強,同時也具備一種輕薄感覺,但如果要談到石墨電池雖然電量儲存肯定是比硅碳電池要多,但輕薄程度,講實話我不敢肯定。
再從用戶基本體驗角度講一下三天一充到底是什么?
在我心中并沒有絕對相信和絕對不相信的意思,只是將其當做一個手機市場的“梗”,就像新三國里面劉備一言不合說一句話“自刎歸天”的意思一樣,還是一句話“三天一充”我不可能相信程度上的東西,但續航強悍我是認可的,畢竟有OPPO實驗室測試的數據,當一臺手機擁有7000mAh硅碳電池,那么基本可以連續玩手機12小時一點壓力沒有
同樣還有在我印象中還有vivo X Fold 3憑借硅碳技術,直接真正實現單邊最薄厚度低至4.65mm的成就,甚至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都知道該機并非直屏,而是折疊屏”
電池容量在提升,雖然我不怎么看中快充技術,甚至認為快充技術就是什么?電池的加持,不過理論上當電池技術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么快充技術能原地踏步嗎?肯定是不能的,這里再舉個例子就像榮耀的青海湖電池,相信你們都知道吧,講個道理確實真正做到了行業第一個硅碳負極電池技術,俗稱就是實現同等體積下更高的電池容量
而當榮耀全新機型就是Magic V3,出了第三代之后,要注意的技術參數“硅含量直接突破10%”,同時更為了讓續航更好,還自研的針對性的續航芯片叫HONOR E1,讓手機可以始終存在于系統調優環境下,最大的提升能效,這便是電池與快充的融合,雖然不是直接的關系,但側面講實話只要能滿足多場景的長續航需求,那么基本不管是續航還是快充都沒什么問題,
畢竟“電池與快充”本為同根生的東西,誰離開了誰都不行。
而我此刻腦補一下未來手機市場的續航技術到底該怎么發展?以下都是猜想,當整個行業差不多都開始朝著硅碳代替石墨的路線發展,那么無疑就直接開始了全新固態電池領域醞釀,但是固態電池有個難點就是必須匹配硅碳負極,所以我大膽斷言“現在6000毫安、7000毫安乃至10000毫安都是自然現象”看似是起跑線,又看似是同質化的痼疾開始了,但背后則是一種耐力賽的終極燃料所謂軍備競賽正是開始。因為電池是能源,不是什么其他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