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外機構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10萬輛,同比增長28%;中國市場貢獻超一半,達550萬輛,同比增長32%。6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中國達111萬輛,同比增長28%。
相比之下,歐洲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200萬輛,同比增長26%;北美市場增長緩慢,美、加、墨三國電動汽車銷量僅增長3%。
新能源高歌猛進背后,燃油車江河日下,國內合資品牌頹勢盡顯,近日Jeep品牌廣汽菲克管理人的一則公告令無數車迷唏噓不已。
因廣汽菲克公司已無重整可能,經債權人委員會討論,管理人已申請長沙中院裁定宣告廣汽菲克公司破產。這意味著,國產Jeep旗下的大指揮官、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俠等車型將全部停產,一代硬漢國產Jeep品牌劃上句號。“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曾家喻戶曉,時過境遷,在中國市場創下年銷22.2萬輛神話的SUV霸主,如今只留下一片塵埃。
曾經的SUV霸主地位隕落
Jeep品牌誕生于1941年的二戰硝煙中,美軍向135家汽車制造商發出招標通知,尋求一款耐用度高、輕量化、好操作、可信賴及靈活的車型。班塔姆所提交的設計構想被選中,此后加以綜合改良,推出了第一款軍用Jeep車。
戰爭期間,約有60萬輛Jeep以及Jeep改裝車型加入作戰行列,被廣泛應用于戰場各個角落,充當偵察車、通勤車、運輸車輛等諸多角色。1945年戰火落幕,Jeep開始走向"民用"時代,被Willys-Overland注冊為商標,駛入平民百姓家。
歷經70多年風雨,Jeep從誕生至今雖然多次易主,但始終堅持硬朗的風格和鮮明的越野性能,先后推出了大小切諾基、牧馬人、自由客、自由光、指南者等SUV車型,在全球范圍內收獲千萬消費者,一舉奠定了SUV霸主地位。
輝煌時一年賣出22.2萬輛
1983年,Jeep開始涉足中國。北京汽車制造廠與隸屬于美國克萊斯勒集團的Jeep合作,開始在國內生產切諾基和部分三菱車型。后來因克萊斯勒集團被意大利菲亞特集團收購,北汽與克萊斯勒分道揚鑣,Jeep只能通過進口方式在中國銷售。
轉折點出現在2010年3月,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標致雪鐵龍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合并)以50:50股比合并組成的一家新的全球性汽車集團,)以50:50的股比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70億元,在湖南長沙成立一個合資工廠。2015年,廣汽集團、菲亞特集團、克萊斯勒集團三方宣布擴大合資公司的合作協議,通過廣汽菲亞特實現克萊斯勒旗下Jeep品牌汽車國產化,公司也隨之更名為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
廣汽菲克采用"進口+國產"的銷售模式,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俠三款SUV車型一炮而紅。2016年廣汽菲克銷量猛增至18萬輛,一路暴漲260%。2017年銷量更是達到了22.2萬輛,同比增長57%。"每兩分鐘賣一輛車"成為神話,廣汽菲克一度定下目標:2022年Jeep系列車在華銷量要達到85萬輛。
質量危機引發連鎖反應
2018年,情況急轉直下。因燒機油等質量問題,Jeep頻頻收到車主投訴,但沉浸在SUV霸主地位的廣汽菲克并沒有在意。當年"3.15晚會"再度曝光Jeep的燒機油現象,一時間輿論嘩然,但Jeep官方仍然沒有正面回應。
事情進一步發酵,此前因給渠道壓貨,導致經銷商庫存深度不斷提高,燒機油事件后,庫存積壓使得事態更加嚴峻,最終引發經銷商退網維權。2018年-2021年,廣汽菲克銷量分別為12.52萬輛、7.39萬輛、4.05萬輛、2.01萬輛,連續四年斷崖式下滑,成為廣汽集團銷量跌幅最大車企。2022年上半年更是慘淡,僅售出1800多輛汽車。
隨著銷量下滑,廣汽菲克的資產也嚴重縮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廣汽菲克凈資產跌至-3.31億元,首次資不抵債。到了2021年,廣汽菲克的凈資產只剩下200萬元左右,此時已經掙扎在生死線上。盡管股東雙方多次嘗試輸血,廣汽集團曾在2020年和2021年提供5億元貸款和15億元增資,Stellantis集團也計劃注資5億歐元,但在銷量與負債面前,仍然彌補不了這個巨大的窟窿。
國產新能源沖擊合資車
廣汽菲克的遭遇,某種程度也是中國合資車企境況的縮影。1983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AMC在人民大會堂簽下一份合同,此后,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第一家合資公司誕生。隨后大眾、豐田、本田等一大批合資企業進入,開啟一個轟轟烈烈的中國汽車產業時代。
到了2000年,合資車企已經占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超80%的份額,僅大眾品牌年銷量就突破百萬輛。彼時"得合資者得天下"成為行業鐵律,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常年霸榜納稅百強。然而2014年起,國產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等新勢力應運而生。從2015年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一舉從33萬輛飆升到900多萬輛,全球占比60%。
合資車企困境一再突顯,廣汽三菱資產負債率一度接近100%,東風雷諾成為首個撤出中國市場的歐洲品牌,武漢工廠成了嵐圖汽車智造中心,長安鈴木銷量急劇縮水,日方1元甩賣50%股權離場,北京現代的重慶工廠掛牌流拍三次,起拍價從36億降至11億仍無人問津。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主流合資品牌在華市占率跌破50%,而同期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市占率從16%躥到56%。
去年3月底才上線的小米SU7,第一年就賣出13.69萬輛,今年第二款車小米YU7上線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后飆升至28.9萬輛。18小時鎖單24萬輛,成為有史以來賣得最快的車,按25.35萬元起售價折算,訂單價值突破600億元,超遠國產Jeep巔峰時刻。
長城坦克系列、比亞迪方程豹系列的強勁崛起,直接搶食了JEEP的市場,JEEP在華落幕可能只是合資車潰敗的開始。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