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女子職業學院實踐團前往周口市淮陽區,圍繞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團在帶隊老師張艷秋,負責人魏子涵的帶領下,用腳步丈量文化根脈,親身感受傳統技藝魅力,以青春之力傳播非遺文化。
聆聽千年泥語,手塑非遺神犬
實踐團首站走進河南省邵波彩塑“泥泥狗”工作室,拜訪省級非遺傳承人邵波老師,詳細了解了泥泥狗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此外,實踐團隊有幸在邵波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制作泥泥狗的全過程。成員們在親手創作中感受非遺溫度,深刻體會傳統技藝代代相傳的堅守與匠心。
展館尋蹤非遺魂,探秘泥狗千年藝
為了切身感受非遺文化的力量和價值,堅定青年學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實踐團第二站來到泥泥狗陳列館。館內數百件泥泥狗作品分門別類地展現在大家眼前。既有憨態可掬的動物造型,也有神秘抽象的圖騰形象,包羅萬象,栩栩如生,無不彰顯著這一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成員們駐足凝視,輕觸展柜,親身感受泥土的溫度與非遺的氣息。
非遺放光芒,泥狗傳古今
實踐團第三站走進淮陽縣圖書館,開展“泥泥狗”非遺宣傳活動。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在大廳及出入口向讀者發放宣傳手冊、展示作品,講解泥泥狗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許多讀者被其獨特的造型和深厚文化底蘊吸引,紛紛駐足交流。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讀者對這一非遺文化的認識,更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荷韻散泥香,神犬現人間
為了進一步推廣“泥泥狗”非遺文化,實踐團最后一站來到伏羲文化廣場,進行擺攤宣傳。實踐團在廣場設立了“泥泥狗”非遺宣傳攤位,通過作品展示、互動講解等方式,向市民和游客普及泥泥狗的相關知識。許多群眾被色彩斑斕、造型獨特的泥泥狗所吸引,紛紛駐足觀看、拍照留念。活動中,隊員們不僅加深了對文化傳承的理解,更堅定了守護文脈的信念,讓古老非遺在當代青春力量中煥發持久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