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殷行街道包頭睦鄰中心內歡聲笑語不斷。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傳承宋錦織夢”手作活動在這里舉行,來自轄區的20余組親子家庭齊聚一堂,在非遺文化的熏陶中度過了一段充滿意義的夏日時光。
非遺課堂,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小朋友們知道嗎?宋錦與云錦、蜀錦并稱中國三大名錦,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活動伊始,社工化身“文化講解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述宋錦的前世今生。從宋代宮廷織造工藝的起源,到72道工序的復雜制作流程,再到紋樣中蘊含的“福壽安康”等吉祥寓意,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老師,宋錦為什么比普通布料更珍貴?”“這些花紋都代表什么意思呀?”面對孩子們的提問,社工一一耐心解答。在隨后的苗銀知識科普環節,銀飾上精美的民族圖騰更是引發了孩子們的陣陣驚嘆。這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小課堂,在孩子們心中悄然播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
親子協作,指尖上的溫情互動
“媽媽,我想要這個牡丹花紋!”“爸爸幫你按住布料,你來剪。”進入手工制作環節后,活動室瞬間變成了溫馨的親子工坊。只見孩子們興奮地挑選著心儀的宋錦圖案,家長們則化身得力助手,在旁細心指導。
制作三層框架的宋錦冰箱貼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巧思。從布料剪裁到分層粘貼,從邊框安裝到最終固定,每個步驟都需要默契配合。現場,媽媽們穩穩按住布料邊緣,方便孩子專注剪裁;爸爸們則適時遞上工具,協助完成精細操作。當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陸續完成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機會這樣靜下心來陪孩子。”參與活動的李女士感慨道,“今天和孩子一起完成作品,發現他動手能力這么強,還會主動和我討論配色搭配,真是意外的收獲。”
文化紐帶,凝聚社區溫情
此次活動不僅是簡單的非遺體驗,更是殷行街道“多格合一”社區服務模式的生動實踐。通過黨建引領,活動打破了傳統網格界限,讓不同小區的家庭在文化互動中增進交流。
睦鄰中心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非遺文化這個紐帶,讓社區居民在共同參與中增進感情。”
據悉,接下來包頭睦鄰中心將持續開展此類文化活動,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非遺魅力,并通過剪紙、扎染等傳統技藝體驗,進一步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凝聚力。
文字 |竇雨琪 楊怡晨(實習)
圖片 |竇雨琪
編輯 |奚宇軒 舒昕怡(實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