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孔瑤瑤)盛夏防曬衣物類產品熱銷,但數值虛標、成分造假、過度營銷科技概念等問題引發消費者焦慮。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信息顯示,夏秋季節此類產品投訴多發,產品質量、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等問題較為突出。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選購時關注以下幾點:
一、防曬性能是核心,聚焦關鍵指標
防曬衣物的防曬性能,通常以紫外線防護系數(即UPF)和日光紫外線UVA透射比值兩項指標綜合評定。目前,防曬衣物現行有效的標準主要有GB/T 18830-2009《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和FZ/T 74007-2019《戶外防曬皮膚衣》兩項。消費者在選購防曬衣時,可查看商品宣傳頁面和產品標簽信息采用何種標準,避免無UPF標注、不具備紫外線防護功能的一般紡織物濫用"防曬"標準。按照GB/T 18830-2009規定,UPF值的規范標注為"UPF40+""UPF50+"兩個級別。UPF50+即為國家標準最高等級,有些商家宣傳的"UPF200+""UPF500+"甚至"UPF2000+",存在編造規范概念、過度營銷的嫌疑。
二、關注材質與工藝,品質決定效果
從材質上看,市場上常見的防曬衣面料有聚酯纖維、錦綸及其復合面料,有些面料會添加少量氨綸以提高彈性和穿著舒適性。消費者在選購防曬衣時,可查看商品宣傳頁面和產品標簽信息中的面料類型、適用標準、尺寸型號。
從工藝上看,具有防曬效果的衣物和面料通常會使用如二氧化鈦涂層、原紗型防曬技術等特殊材料或特殊工藝;面料織法越緊密,通常防曬效果越好,消費者可透光觀察產品,透光少則防護強。
從顏色上看,黑、藍、深藍等深色系比淺色防曬效果更佳,容易吸收陽光中的紅外線,但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會更吸熱。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綜合考慮商品"顏值"與實用"價值"。
三、均衡舒適與耐用,不為焦慮買單
一是注重舒適性,留意價格與品質平衡。消費者可以選擇帶有透氣孔、網眼設計或標簽注明"透氣""速干"的防曬衣款式,如果透氣性不佳,易導致體感不適、體驗不佳。在產品定價上,一方面,高價不必然意味著高防護等級;另一方面,過于廉價的產品可能因成本壓縮而使用質量較差的原料,導致防曬效果不佳,甚至不具備防曬性能。
二是注重耐用性,留意洗滌和存放方法。市面上常見的防曬衣物多建議手洗并懸掛陰干。為防止防曬衣物變形或防曬涂層損壞,消費者應避免使用強力機洗、漂白和高溫烘干、熨燙等洗滌模式。若防曬衣物明顯變薄、透光性增強或防曬涂層脫落,建議消費者按需更換。
三是注重實用性,留意使用場景。防曬衣并非夏季專供產品或女性消費者專享。在秋冬季節防曬同樣重要,消費者可按需選購防曬與防風、防水、保暖等功能相結合的衣物產品。為男士和兒童選購防曬衣物時,除了必要的防曬性能外,還應注意相關產品是否符合該群體消費品的安全標準。
四、營銷話術套路多,留意消費陷阱
當前,一些防曬產品聲稱結合了高科技元素,實則制造噱頭以增加賣點。例如,有的商家宣稱防曬服面料中添加玻尿酸成分,穿上后就像給皮膚做保濕保養,實則并無科學依據。在直播帶貨活動中,一些主播聲稱防曬服面料添加艾草精華或特殊成分,具有抗菌、驅蚊等作用,實際只為抬高價格。對于商家展示檢驗檢測報告的,消費者應關注送檢產品與主播帶貨產品的一致性、核心檢測指標的完整性及檢測結果的符合性等內容。另外,還應重點關注檢測機構資質,如檢測報告中是否使用了CMA標志、CNAS認可標識。必要時可登錄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官網等查詢檢測機構資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