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又雙叒叕“復活”了!這次帶著一份供應商白皮書高調回歸,投資人深圳翔飛號稱要“重啟生產線”,但網友的嘲諷已提前到位:“欠薪還了嗎?4S店墳頭的草都兩米高了吧?”
從這份白皮書來看,新威馬制定了一個頗具野心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25 年 9 月復產 EX5 和 E.5 車型,目標是年產銷 1 萬臺,努力沖刺 2 萬輛,同時還計劃在泰國布局 KD 工廠,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2026 年要實現量產 10 萬臺。這第一步很關鍵,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的人,得先站起來,再慢慢走路。復產成熟車型,利用現有的技術和供應鏈,能快速讓產品重回市場,而海外設廠則是想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生機,避開國內競爭激烈的 “紅海”。
第二步,從2027 年到 2028 年,要讓年銷量從 25 萬臺躍升到 40 萬臺,還要量產高階輔助駕駛車型,并且用 AI 賦能整個研發、生產、營銷流程,同時啟動 IPO 籌備。這一步是想讓威馬從 “站起來” 走向 “跑起來”,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并且為進入資本市場做準備,籌集更多發展資金。
第三步,到2030 年,產量要挑戰 100 萬臺,營收達到 1200 億,構建智慧出行生態圈,立志成為行業新標桿。這野心可不小,直接瞄準行業頭部地位,要知道現在汽車市場競爭有多激烈,能達到這個目標,威馬就真的 “逆天改命” 了。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可能很骨感。威馬曾經也是新勢力中的一員猛將,可后來因為資金鏈斷裂等問題陷入困境。現在雖然有了新投資人,地方政府也成立專項工作組協助,還可能給予補貼、納入公共采購等支持,但前方的路依舊荊棘叢生。就說這復產,要協調供應商解決歷史問題就不是件容易事,供應商們之前被欠款折騰怕了,還愿意跟著威馬“東山再起” 嗎?就算成功復產,產品競爭力也是個大問題。現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威馬的老車型能打動消費者嗎?而且海外市場也不是那么好開拓的,文化差異、政策法規、市場競爭,每一項都是挑戰。
再看這個深圳翔飛汽車銷售公司,背后股東和寶能系有關聯,寶能汽車自身也深陷虧損泥沼,它有多大能力助力威馬呢?這就像兩個都不太會游泳的人,手拉手能游到對岸嗎?
威馬的“復活”,更像是一場資本的自嗨。沒有清晰的資金鏈、沒有靠譜的銷售網絡、沒有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光靠一份白皮書就想翻盤?網友的建議很實在:先把員工的工資發了,再談“未來”。 否則,這場復工大戲,不過是又一場“PPT造車”的續集罷了。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
官方網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黃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