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酷暑中翻找8噸垃圾只為找回一塊小小的兒童電話手表,這樣的行為是否值得?
由于盧女士的疏忽導致孩子電話手表遺失,她不甘心就此放棄,于是尋求多方幫助。最終,在兩位環衛工人的努力下,經過4小時的艱苦搜尋,成功從大量垃圾中找到了這塊手表。
事后,盧女士在網上分享了這段在大同旅游期間發生的“特別經歷”,當地文化旅游部門也借此機會宣傳大同的熱情與正能量。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所謂的“正能量”傳播并沒有收獲預期中的贊譽,反而引發了廣泛的批評和質疑……
高溫下的垃圾山
7月13日晚,#為尋兒童手表翻遍垃圾遭質疑#這一話題登上熱搜榜首,許多網友得知具體情況后感到非常憤怒,認為這是對環衛工人的剝削!
事件起因是一位姓盧的女士在網絡上發布的感謝視頻。她在視頻中表示,如果不是來到大同旅行,就不會知道自己有多么幸運,并且強調這份幸運來自于眾多好心人的幫助。
盡管盧女士滿臉喜悅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但了解真相的網友們卻指出,她的所謂好運實際上是建立在環衛工人的辛苦勞動之上。
據媒體報道,7月1日下午,來自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前往大同游玩。旅途中,盧女士及其家人各自忙碌,而孩子則拿著電話手表無聊地等待旅程結束。
隨后,孩子注意到高鐵上的紙質垃圾袋,便將手表放入其中玩耍,下車時忘記了取出,盧女士夫婦也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到達目的地后,盧女士發現孩子的手腕上不見了手表,經詢問得知情況后立即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通過定位功能確認手表仍留在車站內,推測已被當作廢棄物處理。
雖然知道手表還在大同南站,但由于第二天計劃參觀云岡石窟景區,無法繼續追蹤垃圾去向,因此盧女士一度考慮放棄尋找。
不過轉念一想,既然明確知道位置卻不采取行動實在難以接受,于是次日上午撥打了當地的市民服務熱線請求協助。
不久之后,新城環境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系到了盧女士,并追蹤到手表已經進入壓縮箱體內部,但里面堆積約有8噸重的廢棄物,使得搜索工作變得異常困難。
為了盡快找到物品,相關單位緊急將這批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空地上進行清理。
兩名環衛工人接到任務后頂著烈日徒手挖掘,在持續四個多小時的努力后終于在一堆廢棄物中發現了丟失的手表。當天晚上,這塊珍貴的小物件就被送回到了主人手中。
事后,盧女士高調發布了這段經歷,聲稱自己就是那個被命運眷顧的人。她還提到除了大同美麗的風景外,更加讓她感動的是這里溫暖的人心。據悉,當時找回手表時曾試圖給予經濟補償以示感激,卻被對方婉拒了。
知情人士分析稱,或許是因為擔心收取報酬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或者負面輿論壓力,所以才選擇拒絕紅包。
盧女士對自己的好運感到自豪不已,同時大同媒體也將此事視為正面典型廣泛報道。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做法竟然招致了大量的負面評價。
輿論風暴來襲
當看到這段視頻后,大量網友紛紛表達不滿情緒,質疑大同文旅以及盧女士究竟想要傳達什么樣的價值觀?難道是在鼓勵對于基層勞動者的過度使用嗎?人們普遍指責盧女士浪費公共資源,完全忽視了高溫環境下兩位環衛工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一些網友直接指出為何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反對這次行動——炎炎夏日里,僅僅為了價值約1200元的兒童手表,卻讓清潔工人連續工作四小時翻找八噸散發著難聞氣味的垃圾堆,誰才是真正冷漠無情的角色呢?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這些額外的工作內容超出了正常職責范圍;如果只是短暫幫忙尚可理解,但長時間專注于單一任務顯然不太合適。更重要的是當事人似乎理所當然地享受著他人的付出成果。
也有較為理性看待問題的聲音建議說,若確實非常重要的話,相關部門完全可以把該批垃圾暫時保留給失主本人自行查找;畢竟真正重要之物自然會促使失主親自參與搜尋過程。
官方回應引發爭議
事情發酵之后,《記者》采訪了大同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方解釋稱此次求助是通過正規渠道提交的需求反饋,盧女士明確提出了希望政府機構介入協助的要求。
隨著事態發展,大同城管局成為了公眾關注焦點之一,面對外界質疑聲浪,很快副局長出面作出回應。他表示類似幫助市民找回遺失物品的情況并非首次發生,而是屬于常規操作范疇之內。
副局長進一步說明道:“這只是我們應盡職責所在,無需過分抬高或貶低其意義。只要民眾提出合理訴求,我們就必須積極響應?!?/p>
然而他的這番言論不僅未能平息民憤,反而加劇了大眾心中的怒火。不少網民批評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表現——既然口口聲聲說是責任所在,那么為何不親自參與到實際工作中去呢?
更有甚者調侃道,假如這位領導真的能親自動手參與挖掘八噸垃圾尋找手表的過程,那自己絕對愿意為其點贊并轉發相關信息。但現實情況卻是執行這項艱巨任務的是兩位普通環衛工人,這就使得整個事件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
圍繞此事展開的各種討論雖立場各異,但卻都值得深思熟慮。誠然,對于游客提出的求助請求不存在是否應該回應的問題,副局長所表達的服務態度本身并無不當之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充分考量實際情況。
當前科技水平高度發達,有關方面是否可以構建更為高效的機制體系來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另外,是否能夠探索出更加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使我們的服務體系既充滿人文關懷又具備強大執行力?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一邊倒的支持環衛工人群體的現象,是因為大家都真切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辛不易、體會到了他們背后的辛酸苦楚。城市治理的核心原則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這里的“人”不僅涵蓋了享受服務體驗的游客群體,更包含了那些默默奉獻于前線崗位上的勞動者們!
信息來源:
1.《環衛工高溫下花4小時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被質疑“浪費人力”,當地回應:并非特殊個例,百姓有需求就要去做》極目新聞2025-07-13 17:50
2.《人民熱評:垃圾堆中找手表引爭議,公共服務困境怎么破?》2025-07-14 16:04·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