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當一家企業的名字頻繁與“訴訟”“賠償”關聯,市場總會下意識審視其發展軌跡。
近日,升達林業的一則公告再次將自身推向輿論焦點——四川省高院判決駁回公司上訴,維持原判,要求公司賠償陳鐵柱等195人損失約為2175萬元,并承擔二審受理費用15萬元。
這一數字背后,是195名投資者的集體訴求,更是這家曾被譽為“中國地板業標桿”的企業,在轉型陣痛中難以擺脫的歷史包袱。
事實上,升達林業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訴訟由來已久。2019年5月,公司因未按規定披露重大擔保、關聯交易及訴訟等行為,被四川證監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其存在信息披露違法。此后,眾多投資者陸續提起索賠訴訟。
2024年8月,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陳鐵柱等195人訴升達林業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公司賠償損失2175.08萬元并承擔訴訟費。升達林業不服判決,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7月2日,公司公告稱收到四川高院判決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訴訟費15.06萬元由公司承擔。
據披露,公司已就該案件計提預計負債,此次判決對本期利潤無影響,但剩余相關訴訟仍在審理中,后續進展仍將牽動市場神經。
樂居財經注意到,在2018年10月,升達林業的發展之路曾遭遇重大波折,公司股票正式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升達林業”變更為“ST升達”,股票交易日漲跌幅限制隨之調整為5%。
這一變故的根源在于其控股股東升達集團資金鏈斷裂,陷入無法到期歸還借款的困境,導致升達林業的資金被貸款方扣劃,形成了對公司資金的被動占用。
值得注意的是,升達林業剛剛摘帽。今年5月18日晚間,彼時ST升達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交易于5月19日停牌1天,5月20日開市起復牌,并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ST升達”變更為“升達林業”。
在業績方面,升達林業自2013年跨界涉足新能源液化天然氣行業后,公司業績便隨著業務結構調整與市場環境變化而起起落落。
2022-2024年期間,該公司營收分別為18.48億元、7.78億元、7.33億元,呈現明顯的起伏。凈利潤方面,升達林業在這幾年則經歷了從虧損到盈利的轉變。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10.54萬元,處于深度虧損狀態。
2023年,虧損大幅收窄至-110.01萬元,減虧幅度達98.26%。到了2024年,公司成功實現盈利,凈利潤為1199.87萬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190.67%。
進入2025年,升達林業延續了盈利增長的態勢。一季度營業收入為2.30億元,同比增長52.20%;歸母凈利潤為1136.77萬元,同比增長177.20%。
然而,公司在年報中也坦誠,因原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問題,面臨大量訴訟,預計2025年法律訴訟等重大風險仍將持續,這無疑給公司未來業績的持續增長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的陰影,后續其如何在風險籠罩下保持業績增長勢頭,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相關公司:升達林業sz00225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