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遼港集團攜手中遠海運、中國船燃在大連港集裝箱碼頭15,圓滿完成“海港致遠”輪向“中遠海運洋浦”輪“船到船”500噸國產保稅綠色甲醇加注,東北地區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綠色甲醇港口倉儲裝卸及加注業務落地,同時標志東北亞綠色船燃供應鏈實現全線貫通。
當日上午,東北亞綠色船燃供應鏈貫通暨大連首單保稅綠色甲醇加注儀式在碼頭前沿舉行。遼寧省政府黨組成員吳春耕,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張峰,大連市委副書記劉恩舉,省政府副秘書長孫偉,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馮萬斌,大連市副市長李大民,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單紅軍,遼寧海事局局長李信標,中遠海運、中國船燃等企業界代表,大連市政府部門、口岸單位等有關領導出席活動。遼港集團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李國鋒出席活動并致辭,遼港集團總經理助理臺金剛參加活動。
李國鋒在致辭中表示,遼寧港口位于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戰略地位突出、資源稟賦優良。依托航運業綠色船燃的旺盛需求和東北腹地供給的優勢,遼港攜手各方暢通“北醇南運”“船燃加注”,加快發展綠色船燃產業,共建“東北亞綠色船舶燃料供應鏈聯盟”,加速推進綠色船燃中轉儲運中心和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設,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綠色船燃制備項目。未來,遼港集團將以“一流設施、一流效率、一流服務”為標準,持續提升綠色船燃服務能力,并期待與各方共同探索產業合作新模式,共同為東北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甲醇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在能源、化工及交通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與傳統化石基甲醇不同,綠色甲醇通過可再生能源制備,具備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特性。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能源結構轉型及技術進步提速的大背景下,綠色甲醇作為甲醇新的生產工藝路線,以其清潔、低碳的特性,成為推動交通、航運等行業脫碳轉型的重要力量。
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風能、光能資源,在綠色甲醇產業方面優勢明顯,在建及規劃的綠色甲醇和綠氨生產項目多達75個,占全國產能的80%以上,正在成為全球綠色船燃的主要生產基地。
面對航運業綠色船燃旺盛需求,遼港集團依托完備的港口基礎設施及集疏運條件,為東北綠色甲醇提供高質量中轉服務,旗下大連港灣液體儲罐碼頭有限公司(簡稱VTD)、營口港四公司兩家企業已獲得ISCC EU證書,成為我國北方首批獲得該項國際認證的港口企業。目前遼港旗下大連、營口港區共擁有5000至80000噸級甲醇作業泊位11個,擁有臨港甲醇資質儲罐超45萬立方米,已形成200萬噸/年的綠色甲醇倉儲轉運能力,預計三年內倉儲轉運能力達到400萬噸/年。
為進一步凝聚綠色船燃供應鏈各方力量,遼港集團于2024年4月與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遼寧海事局、中國船級社、中能建氫能源等11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東北亞綠色船燃供應鏈聯盟”,并充分利用招商局集團多元產業布局,有效發揮內部港口、運力資源優勢,協同中外運化工、招商南油,打造綠色甲醇端到端的全鏈路服務體系。
據了解,本次加注所用綠色甲醇全部為國產,由廢棄輪胎、農業廢棄物和養殖動物的糞便制成,并經國際組織認證。加注綠色甲醇燃料的“中遠海運洋浦”輪總長366米、型寬51米,最大裝箱量達16136TEU,是我國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為其提供加注服務的“海港致遠”輪總艙容為16000立方米,是我國首艘投入運營的甲醇燃料加注船,于15日早間在VTD完成500噸綠色甲醇全部裝載后駛向大連港集裝箱碼頭。本次在大連港成功實施加注,不僅是東北亞綠色船用燃料保稅加注零的突破,更是東北亞綠色船燃供應鏈首次貫通——形成了從生產運輸、保稅倉儲到保稅加注的全鏈條閉環,開辟綠色能源國際化路徑。
在裝載及加注過程中,遼港集團充分發揮一體化運營優勢,調度碼頭、儲罐、拖輪、應急保障等資源組織,在積極助力提升大連航運中心綠色甲醇加注服務功能的同時,也為后續業務常態化開展提供了可靠參考。遼港集團將進一步發揮碼頭設施、服務能力和運距優勢,加速打造綠色甲醇中轉中心和清潔船燃加注中心,并充分利用港口后方土地資源,吸引臨港綠色清潔能源制備、倉儲企業入駐,打造新能源臨港產業基地,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和港航業綠色轉型發展提供遼港方案、貢獻港口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