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
魏晉詩人阮籍寫:“獨有延年術,可以慰我心。”
從古至今,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遠災離病,長壽延年。
但高壽不是天定,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養生有道。
“醫家之宗”《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其實世上最高級的的養生,就6個字!
01
順時
《黃帝內經·靈樞》有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四時陰陽,是萬物之根本,人生于天地間,與四時變幻相應相合。
唯有順應四時自然規律變化,方能使得體內氣機順暢,從而無病無災,身康體健。
春三月,萬物復蘇,推陳出新,一派欣欣向榮。
此時,人們應當夜臥早起,助益陽氣生發,也要順應春生之氣,舒展身體,愉悅精神,以免損傷肝臟。
夏三月,天地氣交,枝繁葉茂,晝長夜短,陽盛陰衰。
宜晚睡早起,彌補陰氣,滋養陽氣,且夏主心,當平和情緒,去煩去燥,切忌大悲大喜。
炎熱多雨的時節,還要合理運動,祛濕健體,也要清淡飲食,防暑安身。
秋三月,萬物成熟,平定收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
人應早睡早起,以保神志安寧,減少肅殺之氣對身體的影響,同時也要滋陰潤燥,舒展肺氣,適當進補貼秋膘,為過冬打好基礎。
冬三月,生機閉藏,陰盛陽衰,雨雪紛飛,天寒地凍。
我們要早睡晚起,不擾陽氣,還要順應冬氣,以養藏為主,保暖御寒,補養腎氣,健康過一冬。
古語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大道無道,大養無養,順時而為,養護身體,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就是盡享天年的秘訣。
02
靜心
《黃帝內經·素問》有言:“靜則深藏,燥則消亡。”
善養生者養內,最好的養生,其實就兩個字:靜心。
長期的焦慮、急躁、煩憂......無形之中,定會壓垮一個人。
唯有靜下心來,摒棄雜念,才能減少內耗,使得真氣內守,神氣飽滿。
守則一,別和芝麻小事糾纏較真。
守則二,除了生死無大事,其他所有的事都是芝麻小事。
這兩個守則雖然不是保健養生的法門,卻是靜心寧神的奧義,勝過無數靈丹妙藥。
一切的疾病,都是情緒生了病,喜、怒、哀、樂,過則必傷身。
遇事看不開、想不透、放不下,整日思慮營營,心浮氣躁,只會害了自己。
心無掛礙,做情緒的主人,才能百病不生。
境遇再艱難,事情再繁雜,也要戒怒戒躁,少思少慮,以靜制動,輕裝前行。
平日里,你也可以靜坐冥想、運動放空、讀書寫字、蒔花弄草......養靜忘機。
《淮南子》中也說:“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
以一顆靜心看淡生活跌宕起伏,身心寬一尺,病自會退一丈,在變老的路上,越活越年輕。
03
少欲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若是淡泊少欲,正氣、元氣順從調和,精氣神十足,就會遠離疾病。
人生一世,欲望是本能,控制是本事。
很多人活得不快樂,身心不安寧,并不是因為擁有的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減少欲望,節制自身,才不會為身心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從而使自己健康長壽。
一是減少情欲。
情深不壽,執著情欲的人,幸福無法長久,還會勞神傷精。
內心清明,不縱情欲,亦不絕情欲,恰到好處,積精全神,才能頤養天年。
二是減少物欲。
你若精神豐盈,身無長處、置身陋室也可怡然自得,笑對余生。
你若被欲望裹挾,腰纏萬貫、屋舍萬千也會焦慮痛苦,折壽而終。
一日不過三餐,夜眠不過三尺,不為物質所役,不為欲望所控。
精神輕松,身體機能處于最佳狀態,自然免疫力強,病魔也會退避三舍。
三是減少私欲。
自私自利,凡事處處只考慮自己的人,是薄福短壽之人。
學會減少私欲,為人著想,常布施,常行善,厚養德行。
如孔子所說“大德必得其壽”,唯有如此,方可承載萬物,益壽延年。
白居易有詩云:“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
欲望無度,索求過甚,是取禍傷福之道。
靜心延壽,少欲強身,放下貪念,減一分人欲,便得一分眷顧,才能洞見長命百歲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