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7月10日),xAI 剛剛發布了他們最新的 Grok 4 大模型。這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單體的 Grok 4,另一個更強的叫 Grok 4 Heavy,能讓四個 AI“大腦”一起工作,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馬斯克說 Grok 4 非常厲害,在一項綜合能力測試中得分超過了谷歌和 OpenAI 的頂尖模型,他自信地宣稱“在所有學科上,Grok 4 都比博士還強——沒有例外”。
據說因為馬斯克本人很喜歡動漫,所以團隊在 Ani 的形象上花了很多功夫。還有人發現,系統里藏著一個正在開發的新角色“Chad”,可能是個虛擬健身教練。這個聊天功能還允許用戶自己選擇能不能聊一些“限制級”的話題(NSFW內容)。
馬斯克表示,xAI的聊天機器人Grok將在數天后安裝到特斯拉汽車上。
馬斯克在通過視頻直播展示新版Grok后談及了這一計劃。他和xAI團隊成員宣傳了改進后的語音對話功能,并稱新AI系統在測試中表現優于OpenAI等公司的模型。
xAI在刪除Grok在X平臺上的不當發帖(包括反猶評論和用戶回復)一天后發布了Grok 4。公司表示,“自發現相關內容以來,在Grok在X平臺發布內容之前,禁止仇恨言論出現?!?/p>
Grok集成進特斯拉汽車顯示了該電動車制造商與xAI之間關系的深化,隨著銷量下滑,部分特斯拉投資者曾呼吁加強合作。
特斯拉給Grok套上“束縛”
雖然現在特斯拉已開始向車輛推送此更新Grok,但卻設有一個重要的限制條件。
特斯拉在發布說明(2025.26版本)中寫道:
Grok(測試版)(美國,AMD車型);
Grok現已直接在你的特斯拉車輛中可用;
需要高級聯網服務或WiFi連接;
Grok目前處于測試階段,不會向車輛發送指令——現有的語音指令保持不變。
首先,它僅在配備AMD信息娛樂計算機的美國車輛上可用,這意味著僅限2021年年中以后生產的汽車。
但更重要的是,特斯拉表示,在當前版本中,它不會向車輛發送指令。因此,這就如同在手機上安裝了Grok,只不過是安裝在了車載計算機上。
Grok,本來還算是能說會道、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AI助手。
你興致勃勃地想試試它的本事:“嘿Grok,車里太悶了,開點窗透透氣?” 或者 “導航去最近那家網紅咖啡店?!?/p>
結果呢?Grok會非常禮貌,甚至可能帶點歉意地告訴你:“抱歉,我現在還沒法幫你操作車子呢?!?/p>
它能和你暢聊宇宙奧秘、講冷笑話逗你開心,但卻無法在已安裝它的汽車上幫你調個空調……
乍一看,這挺讓人失望的,對吧?
感覺特斯拉要么是技術沒搞定,要么就是膽子太小,怕擔責任。
安全、法規、怕AI瞎搞出事故——這些確實是擺在臺面上、實實在在的理由。
誰都不想自己車里的AI一個指令誤解就把空調開到凍死人,或者導航導到溝里去。
特斯拉把這個“緊箍咒”先給Grok戴上,合情合理,也能堵住監管機構和擔憂安全人士的嘴。
但如果你只看到這一層“安全合規”的表面文章,那可就太小瞧馬斯克和特斯拉的深謀遠慮了。
這個“安全繭房”,真正的妙用藏在更深的地方——它在悄悄地“馴化”你,培養你對這個AI伙伴的依賴和信任。
特斯拉深諳人性。
它知道,直接給一個全能的、能操控車輛的AI,用戶可能會警惕、不習慣,甚至害怕。
所以,它先推出一個“無害版”的Grok。
它不能動你的車,但它能陪你解悶:堵車時聊聊最新的科技動態,想不起某個歷史事件讓它查查,甚至心情煩躁時讓它講個冷到冰點的“爸爸笑話”。
特斯拉的目的,就是讓你在無數次這樣的、輕松無害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一個習慣——在車里,遇到事情或者無聊了,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問問Grok吧”。
你開始習慣對著中控屏說話,把它當成一個隨時待命的、知識淵博的伙伴。
這種習慣的養成和信任感的建立,是無形且強大的。特斯拉在耐心地讓你適應“車里有個智能AI”這件事,為將來它真正大展拳腳時,掃清心理上的障礙。
而且,這些來自真實車主、在真實駕駛場景中產生的對話和行為數據,對特斯拉來說,就是無價之寶,是驅動未來的超級燃料!
怎么讓車主甘愿掏錢訂閱?
現在這個階段,Grok就是特斯拉汽車的一個“增值添頭”——有它挺好,能解個悶兒;沒有它,車照樣開,現有的語音指令系統也能應付基本操作。
特斯拉把它綁在“高級連接”服務上或者單獨弄個小訂閱包,門檻不高,意思就是:“來,試試看,好玩不貴。”
但“體驗”的精妙之處,就在于它能鉤住你未來的錢包。
現在讓你花點小錢,或者作為高級服務的甜頭,核心目的不是立刻賺大錢,而是悄悄地、徹底地改變你的習慣和期待。當你堵在路上跟Grok扯閑篇成了日常,當查個資料、講個笑話成了自然反應,你就在不知不覺中被“馴化”了。你開始習慣車里有個無所不答的智能伙伴,這種習慣的養成,是未來讓你為它付更多錢的基礎。
特斯拉在培養一種新的“車載智能服務”消費習慣,就像當年人們從買唱片到訂閱音樂流媒體一樣,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真正的變化,必然是在Grok從“聊天機器人”進化成“全能車管家”的那一刻。
如此一種深度融入車輛控制、結合情境主動服務的體驗,和現在只能陪聊的Grok,完全是天壤之別!
當Grok解鎖了這些能力,它就從一個“有趣的玩具”,瞬間變成了你開車離不開的“智能副駕駛”。
它的價值會發生指數級的爆炸增長。
這時候,用戶付費的意愿會極大增強。為什么?因為它解決了真實的痛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省去了在屏幕上繁瑣操作的麻煩,讓駕駛(甚至未來的乘坐)體驗變得無比順暢和個性化。這種體驗上的巨大提升,是用戶愿意為之持續付費的核心動力。它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添頭,而是像高級音響、真皮座椅,甚至像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一樣,成為車主愿意額外花錢購買的核心高價值功能。
而且,和硬件不同,軟件服務的邊際成本極低,一旦用戶訂閱,就能為特斯拉帶來源源不斷的、毛利率超高(遠超賣車硬件)的持續性收入,成為財務模型里又一棵茁壯的“搖錢樹”。
那為什么現在只給新一點的車(用AMD Ryzen芯片的)用? 表面理由是算力不夠跑不動。
但實際還算是很高明的手段,其用意有二:
第一,精準篩選“金主”。能買較新款特斯拉的車主,通常消費能力更強,對新鮮科技接受度更高,也更可能為優質服務付費。特斯拉優先服務這群高價值用戶,能更快驗證商業模式,獲得更好的初期口碑和付費率。
第二,埋下“換車/升級”的種子。當老車主看到新車主能用Grok實現“一句話控全車”的酷炫體驗,而自己的車因為硬件限制享受不到時,這種功能上的落差感會形成強大的升級驅動力。它比蘋果那種“故意讓舊手機變卡”(計劃性淘汰)的策略更隱蔽、也更有效。特斯拉是通過提供實實在在的、令人向往的新功能,來吸引你為了更好的體驗去購買新車或付費升級硬件。這不是強迫淘汰,而是用“功能魅力”誘惑你主動升級。
所以,特斯拉的盈利路徑非常清晰:先用一個低成本、低風險的“聊天版”Grok作為誘餌,鉤住用戶,培養習慣和依賴;同時利用這段時間瘋狂收集數據、訓練模型、打磨體驗;待到時機成熟(技術更安全、體驗更完善、用戶習慣已養成),解鎖Grok的“車輛控制”和“情境服務”大招,將其價值引爆,推動用戶從“試試看”的輕度訂閱,轉向“必須要有”的高價值、高粘性、高利潤的深度訂閱。
硬件門檻的設置,則巧妙地服務于這個路徑,精準定位付費意愿強的用戶群體,并為未來的硬件銷售或升級埋下伏筆。
這步棋,看的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軟件定義利潤”大棋局,而不僅僅是眼前這個能講笑話的聊天機器人。
特斯拉的“垂直整合”
特斯拉造車、玩AI、搞芯片、做系統,就像一個人包辦了整條生產線,從種棉花、紡紗、織布到設計、裁剪、縫制成衣,全在自己家院子里搞定。
由此可以看到特斯拉恐怖的“垂直整合”能力。
別的車企,比如大眾、奔馳,要弄個車載AI助手,得去找外面的“技術供應商”買方案,就像服裝店去批發市場進貨。大眾找了Cerence(做語音的老手),奔馳抱了谷歌Gemini的大腿。這當然能快速上車,但問題也很明顯:你買的這個“AI助手”,它可能不太懂你這輛車的“脾氣”,它能聽懂“開空調”,但它不知道你車里的溫度傳感器具體在哪,不知道你座椅加熱有幾檔,不知道你習慣把方向盤加熱調到多少度,更不知道你車現在電池還剩多少電、附近哪有充電樁。它和你車的關系,就像租來的房客,對房子細節一知半解。
特斯拉的Grok就完全不同了。它生在特斯拉這個“大院”里,是根正苗紅的“自家人”。 它和車上的每一個傳感器、每一行代碼、每一塊特斯拉自己設計的芯片,都是打通的,比如那個為AI訓練而生的Dojo/D1。
那么,xAI(馬斯克另一家公司,Grok的創造者)在這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它既是特斯拉的“獨家AI武器供應商”,又是一個面向全世界的AI玩家。
特斯拉的幾百萬輛車,就是Grok最大的、最真實的“訓練場”和“實戰演習基地”。
Grok在特斯拉車上每天處理海量的、真實的用戶請求和車輛數據,這些經驗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懂現實世界。這種成長,不僅反哺特斯拉車上的Grok體驗,也讓xAI的通用大模型能力水漲船高,可以更好地賣給其他客戶。
這是一種成長模式,是特斯拉汽車和xAI模型相互滋養、共同進化的共生關系,是其他車企想抄也抄不來的作業。
現在,把眼光放遠,我們可以期待一下即將在8月8日亮相的、傳說中的特斯拉Robotaxi。
為什么說現在給私家車裝個“半殘版”Grok是為Robotaxi鋪路?想想Robotaxi的核心:一輛沒有司機的車,誰來服務乘客?Grok就是那個虛擬的、全能的“司機”+“管家”!
從這方面看,特斯拉的垂直整合并不是要炫技,它是為了打造一個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從私家車到Robotaxi完全貫通的超級智能體,野心頗大!
閉環生態讓Grok在私家車上就能做到“深度懂車”,積累獨一無二的數據和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未來Robotaxi提供革命性服務體驗、并創造持續性收入的基石。
私家車上的Grok,是Robotaxi里那個全知全能“AI司機管家”的預演和訓練營。
當Robotaxi真正駛上街頭,Grok將從現在這個被“束縛”的聊天伙伴,蛻變成特斯拉移動服務帝國的核心中樞和賺錢機器。
馬斯克從一開始瞄著的,就是徹底改變我們“出行”的定義。
對投資人意味著什么?
以前大家買特斯拉股票,就跟買傳統汽車股差不多——主要看它這個季度又賣了多少輛車,每輛車能賺多少錢。車賣得多、成本控制得好、利潤高,股價就漲。
邏輯簡單粗暴,但有個大問題:賣車是“一錘子買賣”,競爭又越來越慘烈,價格戰打得大家鼻青臉腫,利潤率肉眼可見地下滑,這路子走下去,估值天花板就杵在那兒了。
但Grok上車,包括之前搞得風風火火的FSD(完全自動駕駛)和高級連接服務,都在拼命向投資人講述一個故事:特斯拉目標已經不是要做個“造車賣車”的牌子了,它正在蛻變成一家“科技+服務”巨頭!
試想下,蘋果賣手機硬件固然賺錢,但它現在最值錢的部分,是那個躺著就能收錢的App Store和iCloud訂閱服務帝國。特斯拉現在干的事,本質上就是在復刻這條路——利用它已經跑在路上那幾百萬輛車的龐大“保有量”,源源不斷地向車主兜售高附加值的軟件服務。
這對估值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賣車造車,涉及鋼鐵、電池、芯片、人工,成本大頭擺在那兒,毛利率能到20%就算不錯了。但軟件服務呢?像Grok這種訂閱服務,一旦開發完成,每多一個用戶訂閱,增加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服務器和帶寬),毛利率輕松突破70%甚至更高!
如果FSD、高級連接再加上未來的“Grok Pro”(能控車的那種)訂閱套餐被廣泛接受,特斯拉整體的毛利率水平將顯著提升,這直接戳中資本市場的G點——高毛利是科技公司的標志,能換來更高的估值倍數(市盈率、市銷率)。
對收入而言,也是具備可預測性的,賣車的收入本來就是波動的了,受經濟周期、競爭、產能影響巨大。但軟件訂閱收入?只要用戶不取消,它就是每個月自動到賬的“穩定現金流”。
這種收入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資本市場夢寐以求的,它能大幅降低投資風險,同樣支撐更高的估值。
所以,Grok上車,對資本市場來說,是特斯拉重塑估值邏輯的關鍵一步棋。 它讓“軟件與服務”的故事從PPT走向了現實用戶的指尖,展示了從“汽車制造商”躍升為“移動科技與服務巨頭”的清晰路徑。
成功的軟件訂閱模式能帶來高毛利、穩定現金流,徹底改變公司的財務面貌和估值基礎。
投資者開始用衡量科技巨頭的尺子(用戶活躍度、訂閱滲透率、ARPU)來重新丈量特斯拉的價值,接下來的每一次財報,尤其是關于Grok的那些新指標,都將成為市場審視這場宏大轉型成敗的關鍵窗口。
本文作者 | 東叔
審校 | 童任
配圖/封面來源 | 騰訊新聞圖庫
編輯/出品 | 東針-知識頻道(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