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中)為學生解答問題
在鳳臺縣最偏遠的尚塘鎮,靜靜坐落著一所鄉村學校——尚塘鎮陳井小學。劉麗麗是這所學校的一名青年教師,今年也是她在這片鄉村沃土“追光”的第11個年頭。
2014年,劉麗麗初到陳井小學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紅磚瓦房,那是由舊教室充當的宿舍。“當時一推開木門,房梁上突然竄過的黑影,嚇得我手上的行李都掉在地上”。回想剛工作時的場景,劉麗麗笑著說道,“看到學校的環境和教學條件時,我心里有些忐忑,但當我站上講臺,看到學生們稚嫩純真的眼神,我就堅定了要留在這里”。
在尚塘鎮中心學校開辦寄宿制學校的第一個學期,9名基礎薄弱的轉校生給劉麗麗帶來了一大難題,“第一階段的學情測試,他們會寫的題目寥寥無幾,甚至連‘綠’字都不認識。”
“如果他們都天賦異稟,還要我們做什么?”辦公室里,看著滿卷刺眼的紅圈,劉麗麗擦干眼淚,開啟了“點燈”計劃:針對性地進行逐個輔導,并組織班級同學對他們進行小組幫扶,給他們設置進步積分獎勵,多種措施促進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他們每個微小的進步都能得到她如獲至寶般的肯定。
那年期末的全鎮檢測,全班46人全部及格,宣讀成績時,教室里掌聲雷動。劉麗麗看到,9名轉校生全都抬起了頭,眼中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光。2024年秋,其中一名學生在步入初中時給劉麗麗帶來了親手制作的卡片:“感謝劉老師送來知識的光,這束光將照亮我的人生。”細細讀來,字字滾燙。
“劉主任,幫我看看教案”“劉主任,我能參賽嗎”......擔任教務主任后,劉麗麗的辦公室成了最繁忙的“指揮艙”。瑣碎繁雜的教學管理與服務,她卻樂在其中。鄉村教育要振興,青年教師是關鍵。她深知,自己必須成為照亮他們前路的“引航燈”。
青年教師王瓊初登講臺,講課風格較為沉悶,劉麗麗化身“陪練員”,分享經驗、分析學情、打磨設計,鼓勵她大膽創新。2024年淮南市“新秀杯”大賽,劉麗麗全程陪伴三位年輕教師,陪備課、陪上課、陪演練,與他們一起反復修改教案,逐字逐句打磨。最終,他們包攬了鄉村組十佳第一、第二名和新人新秀獎。
“追光者,自身亦需光芒萬丈”。2023年,劉麗麗主動“充電”,申報基礎教育精品課。無數次挑燈夜戰,無數次推翻重來,最終她的課例斬獲市級一等獎,并被評為安徽省精品課。近年來,她牽頭完成省級信息技術2.0案例,創立“一校、兩點、三研、四評”模式,成功申報市級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勞動教育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研究》,探索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新路徑。多年來,劉麗麗任教的學科在全鎮教學質量監測中連年奪冠,連續五年師德考核與年度考核皆為優秀等次,獲評“鳳臺好人”、市縣優秀教師。此外,她還是淮南市教壇新星、首批新時代名師培養對象,是安徽省岳文飛名師工作室成員。
“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力量。”劉麗麗的聲音堅定而溫暖,“未來,我會繼續用愛與責任,為鄉村學生點亮知識的明燈,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見習記者陳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