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開陽縣教育局盯上家長最牽掛的“校園餐”,從建“透明后廚”入手,靠“明廚亮灶”曬出操作全過程,用制度織密監管網,借聯合整治守住安全線,實實在在端出了讓家長安心的“放心飯”。
查擺問題出實招 校園餐飲透明
“有家長反映校園牛奶價格偏高,學校食堂菜品單一。我們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對問題進行了核實,堅持問題導向。同時,我們舉一反三,對全縣學校學生食堂開展了檢查,對校園餐供應鏈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逐一整改。”開陽縣教育局副局長司仕鵬說。
“以前總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好,現在通過手機能看到食堂情況,價格也透明,我們放心多了。”開陽縣第一中學學生家長李女士說。開陽縣第一中學食堂依托“明廚亮灶”系統,對學生食堂后廚進行直播,不僅食堂的顯示屏上后廚的工作狀態一覽無余,在校園外的家委會成員和家長也可以通過“明廚亮灶”APP時時查看學生餐的備餐情況,真正讓后廚透明,校園餐更讓人放心。建設“透明后廚”正是開陽縣教育局在學習教育過程中以開門教育為契機的一次實踐和取得的成果。
建章立制出真招 強化責任落實
為確保整改成效,開陽縣教育局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將“校園餐”管理納入集中整治內容。該縣紀委監委全程跟進監督,確保整改不走過場。
針對校園餐食品安全中發現的問題,將問題整改與舉一反三嚴格防范結合起來,創新監管方式,建立起“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全過程監管機制。
制定整改措施。該縣教育局會同市場監管、財政等部門,制定出臺《開陽縣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方案》《開陽縣學生餐陪餐制度》《開陽縣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開陽縣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直送問題和處置反饋制度》等12項制度,構建起從采購、供餐、管理和監督的全鏈條制度體系。
建立紅黑制度。該縣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供應商“紅黑榜”制度。學習教育期間,某蔬菜配送企業因農藥殘留超標被查處后,不僅被取消供應資格,其違法信息還被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有力震懾。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牛奶價格問題,通過統一招標采購,推動單價從原來的3.2元/盒降至2.9元/盒,僅此一項每年就為全縣學生家庭減負50余萬元。
聯合整治出硬招 鞏固教育成果
連日來,開陽縣教育、農業、公安、衛健、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聯合檢查行動,隨機對1所學校及2家校園食材配送公司進行深度檢查,切實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筑牢師生餐飲安全屏障。目前,該縣共開展聯合檢查5次,立案查處違規企業1家。
該縣148家學校食堂已全面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改造。通過智慧監管系統,及時發現并整改了系列問題。“現在后廚操作全程直播,我們更加注重規范操作了。”開陽三中食堂負責人李師傅說。
各學校成立由家長代表參與的膳食委員會。開陽一小家長王女士說:“作為膳食委員會成員,我每周都會到學校檢查食堂,提出的增加蔬菜種類的建議很快就被采納。”這種“開門辦食堂”的做法,讓家長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通過學習教育,我們改變了以往‘檢查-整改-反彈’的怪圈,建立起長效機制。”開陽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監管科科長宋邦鑫介紹。
從發現問題到整改落實,從建章立制到長效管理,開陽縣通過學習教育推動“校園餐”管理提質增效,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隨著整改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校園餐”正在成為該縣學習教育成效的一個生動體現。
下一步,開陽縣教育局將繼續鞏固學習教育成果,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校園餐”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建立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為食品安全再加一道“防護網”。(王祥夢、吉慶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