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府,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
而湖北武漢的一名考生,瞞著家里的人獨自備考,悶聲干了大事。
當老母親得知兒子學業有成時,第一反應竟是滿滿的震驚。
作者-水
28歲裸辭考北大
說起來,28歲重新開始這事兒,真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鄭定龍在國企干了整整5年英語翻譯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雖然穩定,但他心里總有個聲音在叫囂:這樣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
2022年,這個內心的聲音終于戰勝了理智。他果斷辭掉了那份讓別人羨慕的鐵飯碗,決定重新拿起書本。一開始,他把目標定在了清華,結果一戰敗北。
換成別人,可能就此放棄了,但鄭定龍偏偏不服氣。
2024年,他重新調整目標,瞄準了北大法律專業。這次,他學聰明了,在湖北大學附近租了個小房子,重新過起了宿舍、圖書館、食堂"三點一線"的學生生活。
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0點回房間,除了吃飯就是學習。
最讓人心疼的是,法學教材被他翻爛了,封面都要用膠帶粘起來。這個細節比什么豪言壯語都真實。更難得的是,整個備考過程他都瞞著父母,只是簡單說自己在找工作。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北京復試時他還編了個善意的謊言,說是去深圳面試。
國企翻譯到北大研究生
這樣的逆襲,看似是運氣,其實是有章法的。第一招就是鐵人般的自律。鄭定龍每天7-10點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連手機都成了陌生人。
為了避免分心,他學習時從來不帶手機,所有事情都提前一天安排好。
從英語翻譯到法律專業,這步棋下得夠準。在這個AI翻譯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職業危機,果斷選擇了更有前景的法律行業。
一戰清華失敗后,他也迷茫過,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但最終,不甘心的情緒戰勝了恐懼。用他自己的話說:"心有不甘的話就要拼盡全力完成它。"
28歲考研成功率不足5%,他偏偏就是那個例外。北大法律專業錄取率只有3%,這難度不是開玩笑的。
二戰成功率35%,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的分量。
28歲重啟人生成風潮
鄭定龍不是個例,這年頭28歲重新開始的人越來越多了。
就在前不久,某985高校迎來了一位30歲的博士新生,放棄了年薪50萬的工作重返校園,現在已經是知名學者。
當然,也有反面的教訓。某地一位29歲青年三戰考研未果,最終錯過了最佳就業時機,提醒我們要理性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市場需求。追夢需要勇氣,但更需要智慧。
這股風潮對家庭的沖擊最為直觀。從擔心兒子沒出息到四處炫耀,這種轉換太戲劇化了。鄭定龍的視頻在網上獲得了1.1億閱讀量,沖上微博熱搜第一,說明這樣的勵志故事擊中了無數人的心。
正能量的傳播比什么廣告都管用,無數網友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類似經歷,形成了一股正向的社會風尚。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按部就班的人生軌跡,而是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主。這種覺醒,本身就是時代的進步。
下一個鄭定龍
說到底,這樣的故事以后只會越來越多。終身學習正在從口號變成現實,年齡包容性也在不斷增強。
國家對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各大高校也在放寬年齡限制。教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這為更多像鄭定龍這樣的人提供了機會。北大、清華等頂尖學府都表態歡迎不同年齡段的優秀人才。
但是,我們也要理性看待這個現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8歲重新開始。這需要充足的經濟基礎、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要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規劃。
對于那些有想法的人,鄭定龍的經驗值得借鑒:平衡是關鍵。他既追求了個人夢想,又考慮了家人感受。
瞞著父母備考,是為了不讓他們擔心;成功后第一時間分享,是為了讓他們分享喜悅。這種智慧,比單純的勇氣更難得。
最讓人感動的是,鄭定龍說自己努力的目標很簡單:讓母親的余生過得健康快樂。真正的孝心,不是讓父母安心于你的平凡,而是讓他們為你的不平凡而驕傲。這個樸素的愿望,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有力量。
結語
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就是給了普通人更多重新選擇的機會。28歲重新開始不再是冒險,而是一種智慧。
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人生轉折點"故事。年齡的邊界正在被打破,夢想的保質期正在被延長。
如果是你,會選擇28歲重新開始嗎?在孝心與夢想之間,你會如何平衡?留言區見,分享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