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教育是民生之基,關乎千家萬戶福祉。近年來,廣西柳州市柳江區聚焦“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目標,通過教育共同體聚力、科研教研賦能等舉措,推動區域教育從“均衡發展”向“優質共進”跨越,交出一份亮眼的教學質量提升答卷。
老師授課。梁旎旎攝
“城鄉學校同上一節課,骨干教師送教到村口”,這是柳江區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生動實踐。2022年8月,柳江區整合區域資源,構建起“274”教育共同體體系——2個學前教育聯盟、7個小學教育集團、4個初中教育聯盟,以“強校帶弱校、城區扶鄉村”模式打破教育壁壘。三年來,城區龍頭學校通過中考備考研討、學科片區聯動、課例展示等活動,將優質教學經驗“點對點”輸送至農村學校,讓“城鄉教育手拉手,質量提升一起走”從愿景變為現實。
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研“引擎”的持續驅動。柳江區以“四大抓手”構建教研新生態:教學常規視導實行“一校一案”,中考備考提供“菜單式”服務,讓管理效能直達課堂;16個區域名師工作室、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成為教師成長“孵化器”,送教下鄉、專題研討讓骨干教師“輻射一片”;每年投入專項經費開展教學競賽,3年間斬獲市級以上一等獎58人次,物理微課入選國家級優秀案例;強化科研賦能,重視課題研究實踐指導,以研促教,推動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始終秉持‘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培養勤勞進取的遠行少年’育人理念。作為一線教師,我亦嚴格要求自己,通過積極參加教研活動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在師生及家長的協同努力下,我所帶班級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顯著提升,取得質的飛躍。”柳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初三年級主任楊超敏說道。
晨曦微露時,校園里已有教師備課的身影;夜幕降臨后,辦公室內仍回蕩著教研討論的聲音;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師們耐心指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面對教育改革新要求,他們融入新理念、新方法……“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始終堅持愛與責任并重的理念管理班級,平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心理健康的引導,做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今后的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將繼續以‘善教勤研、厚德愛生、善思樂學’的教育理念,帶出更優秀的班集體。”柳江區第二中學2210班班主任覃靜說道。正是這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讓柳江教育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不斷突破,讓“學有所教、教有所成”的愿景逐漸照進現實,成為柳江百姓心中溫暖而堅實的幸福底色。
如今,柳江區教育質量節節攀升:2021年以來,23項成果獲市級教學成果獎,5項躋身自治區級榜單,21節微課獲評自治區級精品微課,2025年中考質量實現歷史跨越……一張張成績單的背后,是持續精進的教學積淀,是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執著追求,更是柳江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堅實步履。(梁旎旎、蘭德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