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熱情彌漫博物館長廊,稚嫩的聲音與文物隔空邂逅。7月12日,大城縣口才愛好小學員們走進大城縣佰利博物館進行暑期實戰演練,他們化身講解員,站在博物館的展臺前,將課本里的歷史知識轉化為生動的講述,用聲音為文物“注入”新的生命力。
小講解員張芯源在講解實踐中
小講解員張芯源說,在博物館講解過程中,她仿佛穿越了時空,在跟歷史對話。在老師的指導下懂得了怎么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的表達。這次經歷,讓她對文化傳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期待更多的小朋友走進這座充滿寶藏的博物館。小講解員劉翼航在講解中學習了很多的文物知識,比如一件玉器的紋飾如何暗示等級,一枚古幣的形制怎樣反映經濟變遷,比獨自閱讀書本多了幾分鮮活與深刻。
小講解員劉翼航在講解實踐中
這是大城縣非國有博物館發揮自身優勢、豐富公共文化供給、服務社會公眾的具體體現。“我們博物館從今年3月份開館以來,已經接待參觀5000多人次,另外,我們還和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合作,進行科普教育宣傳,打造青少年培訓實踐基地,讓‘高大上’的博物館更接地氣,貼近生活,服務社會”,大城縣佰利博物館館長李志強說。
新疆焉耆研學營小朋友參觀大城縣佰利博物館
近幾年來,大城縣涌現出5家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居廊坊市前列。從私家珍藏到社會共享,非國有博物館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更加專業,更加活躍,它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發揮了各類社會教育職能。
大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員、干部參觀大城縣紅色文獻收藏館
大城縣紅色文獻收藏館以“用文獻講述黨史”為宗旨,收藏陳列了中國共產黨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獻,其中不乏稀有版本《青年雜志》創刊號、《共產黨》月刊全六冊、英文版《神靈之手》等。該館通過收藏黨史文獻資料來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意在“存史、資政、育人”,免費接待社會各界參觀學習。2022年,該館被中共廊坊市委命名為廊坊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中共廊坊市委黨校命名為“全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今年“七一”前后,縣內外數個單位的黨員干部相繼到該館進行沉浸式黨史學習,汲取奮進力量。
大城縣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員、干部參觀大城縣紅色文獻收藏館
正德發紅木家具藝術博物館,在展示紅木家具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同時,積極適應現代文旅發展的需求,開展互動體驗項目,觀眾可以參與紅木家具的制作過程,在工匠師傅的指導下,嘗試使用傳統工具進行木材加工、雕刻、打磨等工序,親身體驗紅木家具制作的艱辛與樂趣。
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在正德發紅木家具藝術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傳承紅木家具傳統工藝,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傳統工藝培訓班,邀請資深工匠授課,培養新一代的工藝人才。此外,博物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紅木家具講座、雕刻技藝表演等,邀請專家學者和民間藝人現場講解和演示,讓游客在欣賞藏品的同時,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傳統技藝。正德發紅木家具藝術博物館正成為大城縣文旅融合發展征程中的璀璨明珠。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生參觀正德發紅木家具藝術博物館
大城縣非國有博物館不僅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各具特色的活動也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未來,大城縣文廣旅局將繼續挖掘和利用民間資源,支持和鼓勵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在拓展服務上下功夫,更好地滿足公共文化需求,讓非國有博物館為城市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來源 ▏大城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鄧建民
編輯 ▏劉寧 劉賀英 王小東
審核 ▏張俊英 賈偉
溫馨提示:轉載請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