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陰雨夾帶潮熱,河北博物院北門卻排起蜿蜒長隊。不過隊伍里的人們并不焦躁——入口處的雨棚像一道移動屏障,擋住了雨絲,偶有微風掠過,竟帶起幾分清爽。“本來怕排隊淋雨,沒想到有雨棚,提前打開預約碼還能縮短等待時間。”排在隊尾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避暑選擇不止于登高戲水,涼爽舒適的文化場館,也是三伏天消暑的好去處。”
連日來,悶熱天氣讓不少石家莊市民對避暑納涼的需求愈發迫切,隨著“文博熱”的升溫,博物館成為眾多市民的文化避暑首選地。河北博物院憑借暖心周到的清涼保障與浸潤心靈的文化氛圍,正成為人們“文化”納涼的新選擇。
步入大廳,涼爽裹挾著歷史氣息撲面而來。“文脈華章——冀藏古籍文化展”展廳內,65歲的退休教師李慧麗正俯身端詳明代楊繼盛的奏疏合集《表忠錄》:“楊繼盛的氣節讓人敬佩,在炎熱的夏天,看到這樣的展覽真讓人心靈寧靜!”
不遠處,幾名年輕人圍在元刻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前拍照打卡,有人指尖輕點屏幕放大細節,有人舉著手機定格古籍風貌。大學生張曉彤笑著說:“通過古籍獲得精神上的清涼,比空調還讓人舒暢。”
“鯨奇世界”展區則成了親子樂園。7歲的樂樂在“海立方”裝置內駐足,精美的鯨豚絹燈懸空陳列,與巨大的藍色紗幕交織,營造出一幅“與鯨同游”的夢幻場景。樂樂的母親告訴記者:“暑期帶孩子來這,既能學知識,又能躲避雨天的潮熱,可謂一舉兩得。”
觀展間隙,南區大廳的臺階成了納涼佳處,眾多參觀者選擇在此小憩歇腳,中央空調無聲輸送涼意,讓空氣浸滿愜意;文創區則熱鬧許多,年輕人三三兩兩圍在攤位前,手舉“長信宮燈”造型的文創雪糕拍照,清甜涼意混著歷史韻味,成了夏日獨特記憶。
據悉,為滿足暑期觀眾需求,河北博物院精心籌備,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等國內多家文博機構,推出8大展覽,涵蓋歷史、藝術與科技等多個主題,為廣大觀眾獻上豐富而精美的文化盛宴。
該院還精心策劃了9個系列共10余項社會實踐活動,其中既有結合新開特展舉辦的特色主題活動,也有系列紅色文化活動,還有豐富多彩的研學夏令營,參與者可以在沉浸式的實踐體驗中,有效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此外,河北博物院特別采取延長開放時間等服務措施,精心打造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新場景,為觀眾營造歡樂有序的參觀環境,讓“文化納涼”成為市民今夏消暑的新潮流。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郝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