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昌地區出現了連續的高溫,中午的時候,壓根不敢站在太陽底下,不然的話真的曬的生疼,高溫預警頻發,讓人們做好防暑的一個準備工作。想想這幾年,好像今年的的天氣要更加炎熱不少,雖然還沒有進入伏天,但是空氣當中的熱浪,卻好像在告訴我們,這還只是開始。
事實上,不僅僅是南昌這么炎熱,7月15日13時至14時,陜西武功地表溫度達到72.9℃,打破當地7月中旬最高地表溫度紀錄;臨潼72.1℃追平觀測史最高地溫紀錄。西安涇河站最高氣溫42.3度打破歷史紀錄,市區自動站氣溫達42-44度,局部最高46度。
截至7月15日,20余省區市正遭受高溫“烤驗”,影響范圍約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一。重慶沙坪壩國家站氣溫升至40.2度,為2025年當地首次達到40度,也是南方省會級城市首次達到40度。
氣象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全國15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日最高氣溫突破當地7月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在山東東部、江蘇中北部等核心高溫區,15個站點的氣溫打破建站以來的歷史高溫紀錄。
難道氣溫40℃只是開始?全國多地熱到崩潰!
今年高溫不僅來得早,更來得猛。7月初的山東街頭,38℃的熱浪裹挾著80%的濕度撲面而來,這種往年7月下旬才出現的“桑拿天”提前了至少半個月。
7月15日,高溫迎來“巔峰時刻”。全國六個省級行政區突破40度,至少31個國家站打破或平了7月紀錄,其中14個國家站創下歷史新高。
這種極端高溫已帶來嚴重后果。河南、江蘇等多地出現因高溫引發的熱射病患者,中暑風險急劇升高。在西班牙,僅今年6月,高溫已造成該國超過300人死亡。
今年的天氣為啥這么炎熱?
副熱帶高壓是此次極端高溫的“罪魁禍首”。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博指出,引發此次持續高溫的根源在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的穩定維持。
在它們控制下,氣流下沉產生顯著的增溫效應,造就了這輪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高溫天氣。
全球變暖是高溫天氣頻發的深層原因。
2024年全球地表溫度為1850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最近10年(2015年至2024年)是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10年。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預測指出,2025-2029年全球五年平均氣溫將較工業化前升高1.2-1.9℃。這種看似微小的變化正在重構整個氣候系統。
全球變暖導致大氣持水量隨溫度升高呈指數增長,每升溫1℃飽和水汽壓增加7%。這解釋了重慶近五年夜間氣溫≥28℃天數增長2.3倍的現象——濕熱空氣如同天然“保溫層”,阻礙夜間降溫。
國家氣候中心統計顯示,我國高溫現象正呈現系統性變化。鄭州35℃以上高溫日數從1990年代的年均12天增至現在的23天;京津冀夜間≥28℃天數較上世紀翻番,高溫帶北移400公里。
高溫帶來的不僅僅是體感不適,還可能造成人體排汗機制崩潰,引發中暑。干熱的“燒烤天”意味著陽光強烈,地表溫度容易飆升,長時間待在戶外可能導致人體熱損傷。而悶熱“桑拿天”容易使身體無法及時散熱,導致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引發神經器官受損。
筆者認為,面對如此極端的高溫天氣,我們要懂得減少高溫時段戶外暴露時間,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與劇烈運動;戶外工作者須避免高溫時段作業,穿戴防曬衣物,主動補充水分。按照專家的說法,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比工業化前升高1.9℃——這意味著今天的高溫記錄,或許只是未來夏季的尋常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