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來源 | 醫館界
古往今來,創業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醫館是無數醫者的夙愿。在這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有人懸壺濟世、有人叩問醫道、有人將其視為精神的棲息地......
然而,技術到位就能創業成功嗎?無數先輩前仆后繼卻無奈退場的殘酷現實告訴我們,精湛醫術不過是入場券,從醫者到經營者的身份轉變之路遠比想象中坎坷,財務規劃、技術儲備、營銷推廣、團隊建設等各個環節險象迭生,沒有充分準備和規劃的創業可能終是黃粱一夢。
在創業前,青年中醫究竟需要做好什么準備才能避免“踩坑”?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深度訪談了多位實戰派青年中醫創業者,他們的一線實踐經驗之談既是對中醫創業熱潮的理性降溫,更是為有志于此的青年中醫提供的實用指南。
現場采訪視頻
臨床技能是醫館運營的核心支撐
開診所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建議青年醫師做好充分準備后再行動,需重點考量以下三方面:
首先,需評估自身的溝通能力與抗壓能力。因為診所的實際運營遠比想象中復雜,涉及醫患溝通、多部門協調等復雜事務,若溝通能力和抗壓能力尚且不足,不妨先考慮到其他醫館工作,借此機會學習經驗、積累閱歷,完成過渡與提升之后再權衡是否要獨立開診所,若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更適合專注于醫師的本職工作,那也不必急于籌備開館事宜。只有當自身能力足以應對上述挑戰時,再著手考慮后續事宜。
第二,務必確保合規運營,這是對我們自身最大的保護。目前,雖然中醫日益被大眾接受,但整體行業環境仍有待完善,比如出現醫療狀況時,醫院會給醫者“兜底”,但開設診所的醫者需獨立承擔所有責任。因此,我們在場所資質、設備標準、診療流程等多方面都須嚴格遵循醫療法規并切實落實到實際運營中,這是對醫患雙方的重要保障。
第三,臨床技能是醫館運營的核心支撐,醫術水平直接決定患者體量,若技術不到位,患者數量將受限,經營成本也難以收回。
劉亞利:北京合生鼎濟堂聯合創始人
“輕資產模式”能降低運營成本
更易回歸醫療本質
首先,明確并聚焦職業目標展開布局,若青年中醫篤定以擁有自己的醫館為職業目標需先明確市場定位,比如聚焦服務人群及病種方向,此后所有學習、實踐及病例積累等均需圍繞此定位展開。
第二,建議采用輕資產模式。初期無需追求大規模場地等重資產投入,可通過小規模場地、空中藥房合作等輕資產方式降低運營成本,避免過早承擔過大經濟壓力,這樣能更專注技術提升與目標實現,更易成為理想中的醫者,避免走上“以藥養醫”的路。
第三,專科化是青年中醫建立信任的關鍵。中醫雖為全科,但青年醫師的患者基礎信任較為薄弱,因此早期需聚焦細分領域,而且定位越細越好,借助專科經驗積累患者信任與基礎后再逐步擴展診療范圍,以專科帶動全科發展。
第四,需持續學習與階段性總結。定期歸納臨床案例形成標準化診療方案以穩定提升臨床信心與療效,如鼻炎治療中總結過敏性鼻炎與鼻竇炎的辨證規律與治療。同時,以目標為導向應對挑戰,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盯著目標才能戰勝問題,過度關注問題本身只會加重恐懼。
邱超平:廈門大學醫學院生涯導師&廣州意守堂創始人
風險預判與差異化是創業避坑的“雙保險”
青年醫師開診所創業之前,首先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提前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可承擔的損失范圍。
第二,需進行區域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區域后分析當地中醫診所分布、競爭態勢及患者需求,避免與同類機構服務內容過度重合,制定好差異化策略。
第三,強化成本意識,提前做好投資預算,包括場地、設備、人員等投入,若涉及合伙人則需提前規劃股權結構、權責劃分及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合作規則清晰。
第四,明確核心優勢病種,聚焦自身擅長領域,通過技術專精建立競爭力和診所的專業基礎。
鄭文:青竹中醫創始人兼CEO
中醫是長線事業,勿拘泥于眼前微末得失
第一,向高處立。立足長遠視角,不拘泥于眼前小的得失,中醫是長線事業,需以長期發展為目標,注重技術沉淀與口碑積累。
第二,就平處做。不管是何種身份的醫者都應保持謙遜態度進行全方位地學習,身段放得越低越好。
第三,向寬處行,即拓展治療手段的多樣性。青年中醫應學習掌握任何有效的診斷技術、療法等,不管其是否常見。
周永紅:暨南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技術、溝通與營銷是創業的“三大基石”
醫生若計劃獨立創業,需具備以下能力才算初步擁有了獨立創業的基本素養:
第一,具備扎實的技術功底與豐富的經驗積累,至少能夠解決大部分常見病。
第二,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有效的醫患溝通很重要,通過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為后續的治療工作創造條件,進而真正為患者提供幫助。
第三,自我展示與營銷的能力,通過多元渠道主動傳播自身技術優勢與特色,創造更多的診療機會和擴大患者面。
張靜 波:精研中醫館創始人
市場調研與政策研究是籌備期的關鍵環節
在前期籌備階段,建議先開展市場調研,隨后再進行選址規劃,推薦在經濟發達城市開設中獸醫診療機構,因為該類區域對純中醫服務的需求相對集中。同時,還需深入了解地方政策,包括政府對診所開設的要求及相關審批流程,比如環保方面的要求,以確保后續的順利落地運營。
陳家燕:廣州愈見中西醫動物醫院院長
醫術是根本,管理能力是運營的強勁引擎
首先,創業離不開資金支持,資金籌備是開展診所運營的基礎條件,通常需儲備能維持半年到一年運轉的資金。
第二,自身的醫術水平是核心要素,因為醫生創業往往需要親身參與到臨床診療工作中,若技術不過關將直接影響診所的生存能力。
第三,管理能力對診所的運營至關重要,管理能力并非與生俱來的,可通過實踐積累,在坐診期間可主動參與一些管理工作,了解管理流程,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第四,需要有一定的客戶基礎。若缺乏前期積累的客戶,新開醫館通常需經歷半年至一年的客戶積累期,這就需要充分評估資金儲備能否支撐該周期內的持續發展。
黃超:河南臍療醫學研究院院長
創業須謹慎,醫術等內功修煉是創業前提
雖然青年中醫創業開診所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我想強調的是,青年中醫創業開設診所需慎重考慮,不建議盲目跟風。
因為青年醫師尚處于技術積累與運營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而醫者通常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成長期如2-3年,以專注于醫術精進、經典研習及臨床實踐,同時完善醫患溝通等綜合能力。此外,診所運營涉及財務投資風險與醫療風險等多重挑戰,建議在準備充分后再穩步推進。
中醫創業需遵循醫療的發展規律,若確有意向嘗試創業,建議重點做好以下三項準備:
第一,精湛醫術的準備至關重要,無論醫生的運營能力多強,若療效不佳,患者大概率會流失,更何粉絲裂變,甚者可能還會造成負面口碑。而且,若中醫的整體療效長期低迷可能還會影響行業的口碑,削弱老百姓對中醫的信心。
第二,一定的財務準備。需根據診療定位、規模定位等做好明確的財務規劃,并預估盈利平衡周期,建議預留半年至一年的資金儲備,確保創業初期能穩定生存并逐步發展。
第三,運營能力的儲備。新媒體時代雖提供更多展示機會,但行業競爭加劇,需構建基礎運營體系,包括預約、接待、診療、藥房籌備等醫療服務全流程管理,還需著重加強醫生個人IP打造與品牌推廣等核心能力。
高志偉:廣州合景堂中醫門診部院長
避免“廣撒網”式推廣
精準定位服務對象很重要
創業是一項體系性的工程,在創業前,青年中醫除了清晰認知自身臨床能力及可解決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精準定位服務對象,清晰界定目標用戶群體,包括用戶畫像、分布區域、支付能力及剛性需求特點等。
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與消費降級背景下,應避免“廣撒網”式推廣,應更精準地觸達目標用戶群體,聚焦其剛性需求,將相關服務做得更透徹、完善。
廖雅婷:廣州青藍中醫創始人
青年中醫需有意識地塑造并強化個人品牌
第一,以專科技術為核心突破方向。相較于籠統強調療效,聚焦專科技術更為精準,可結合外治手法等突破療效壁壘,以此撬動市場缺口,同時還需注重溝通能力與個人 IP 的打造。
第二,主動構建個人品牌。自踏出校園、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開始,接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實施治療及復診跟進等全流程,本質上與經營生意無異,因此,青年中醫需有意識地塑造并強化個人品牌。
第三,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在深耕專科技術的基礎上,還需著力提升營銷、管理、市場洞察與分析等多方面能力,實現全維度成長。
第四,深入挖掘可積累的資源,尋找能實現共贏共創的平臺。
謝琦:深圳合谷中醫創始人
首批患者和清晰的財務規劃
能有效渡過前期運營難關
不建議青年中醫剛畢業就立即開診所,因為風險極高,診所開設前需做好的準備有:
首先,考慮是否擁有了首批“粉絲”,即穩定的初始患者群體。診所開業初期通常有半年至一年的冷淡期,期間需承擔員工成本、房租水電、耗材藥品等固定支出,若無首批客戶作為支撐,診所可能在第三或者第四個月時就會因資金壓力難以維持運營。
第二,即便有了初始患者群體,還需制定覆蓋診所首年的運營開支的清晰預算,同時還要考慮個人經濟負擔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支出等,因為診所負責人的個人財務狀況會直接影響經營穩定性,若在背負供車、供房、育兒壓力等債務的情形下貿然開診所極易陷入虧損困境,這些固定支出壓力極大,即便是高收入群體,若沒有合理的規劃也可能會入不敷出,對于剛起步的診所經營者而言,風險更是不言而喻。
第三,謹慎處理融資與合作。部分創業者可能會通過患者投資或融資方合作創業,但若未提前明確分成比例、權益分配等合同條款易引發糾紛,此類法律糾紛不僅消耗精力,還可能影響正常診療工作,與其如此,不如專注于提升診療能力、積累經驗,為開診所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郭志挺:佛山宗脊堂中醫連鎖創始人
合理的財務模型能顯著降低創業風險
在中醫創業的初期籌備中,以下四個環節尤為重要:
第一,科學設計財務模型,合理的財務模型能顯著降低創業風險。初期應堅決避免在設備、裝潢等方面進行高額投入,盡量以極簡模式規劃初始成本,這是首要考量的因素。
第二,重視團隊建設,團隊建設需兼顧定向培養與標準化培養。一方面要建立標準化的團隊培養體系,制定完善的接待 SOP;另一方面要實現技術的標準化復制,確保服務質量的穩定性與可延續性。
第三,精準規劃產品設計,不能僅依據病種優勢單一角度來設計產品,而需從流量覆蓋、盈利空間、療效特性、宣傳潛力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
第四,加強醫生的心態建設,傳統醫師更關注疾病治愈,但中醫美容兼具技術性與服務性,除臨床能力外,還需強化心理建設、精細化溝通及情志疏解能力。團隊醫生需調整心態,從單純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兼具服務意識的醫療提供者,以提升客戶體驗與粘性。
董瀛:成都漢棠連鎖中醫診所創始人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醫館界 ”,版權 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桔梗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