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健康需求持續增長和AI技術落地的雙輪驅動下,中醫人工智能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中醫AI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20億元猛增至2025年的1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50%。據預測,到2027年,中國中醫AI市場規模將突破1400億元,一個技術賦能傳統醫學的新生態正加速形成。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自主研發的砭石AI中醫四診儀。砭石AI中醫四診儀將中醫經典“望、聞、問、切”四診中的關鍵環節——舌診、面診、脈診、問診進行智能化集成與融合分析(“多診合參”),并依托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與海量中醫臨床數據庫,實現了3分鐘快速完成體質辨識、個性化健康干預方案生成及全流程診療輔助服務,為中醫診斷的效率革新與普惠化推廣注入強勁動力。
據了解,AI賦能中醫診斷精準化展示了四個方面的能力。智能舌診: 搭載20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精準捕捉舌象細節。AI系統自動識別舌形、舌色、舌質等關鍵信息,深度分析用戶濕熱、氣虛、血瘀等體質傾向,即時生成數字化舌診報告;3D面診: 運用高精度3D結構光攝像頭,全面捕捉面部色澤、光澤度、斑點分布及紋理特征。AI算法將面部信息與臟腑健康狀態智能關聯,輸出專業、可視化的面診分析報告;高精脈診: 配備96通道高精度壓力傳感器陣列,精準模擬中醫師“舉、按、尋”等指法。可智能測量并識別浮、沉、遲、數等16種經典脈象,提供客觀、量化的脈診分析報告;智能問診: 通過智能語音交互,結合患者主訴信息,AI算法主動構建針對性問題鏈,深度挖掘癥狀信息。支持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等多維度中醫辨證體系分析,全面評估證候群。
智慧眼董事長邱建華介紹,砭石AI四診儀不僅能高效率、高精度、毫秒級響應的脈診儀與高清影像設備,瞬間捕捉人體微特征變化。內置融合海量中醫專家經驗的知識圖譜模型,支持超過300種精細化體質分類,綜合診斷準確率高達95%。而且操作便捷, 操作人員僅需2小時培訓即可獨立上崗,顯著降低人工依賴與操作復雜度,提升服務效率。
目前,砭石中醫四診儀能為線下健康服務應用場景(如連鎖藥店、健康管理中心及基礎醫療機構)提供強大的輔助診療能力,有力支持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與持續性跟蹤服務。
在WAIC智慧眼展區,砭石四診儀也成為人氣焦點,用戶爭相體驗這一中醫與科技融合的“黑科技”。一位來自四川的基層醫生現場體驗后表示:“從舌象掃描到脈象采集全流程不到3分鐘,系統生成的體質報告指出我屬于‘脾虛濕困’,并推薦了藥食同源方案,操作簡單卻能“快、準、穩”給出精準的輔助診療方案,是解決基層中醫人才短缺的利器。”
此次,砭石AI中醫四診儀在WAIC的亮相,邱建華表示,“我們致力于用科技創新打破傳統中醫診斷的時空壁壘,推動其向標準化、個性化、普及化方向發展,讓中醫智能診斷技術惠及更廣泛人群,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張申宇,編輯丨蓋虹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