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最惡心食物”到“斷貨王”:中國皮蛋如何征服美國人的胃?
誰能想到,曾被CNN評為“全球最惡心食物”的中國皮蛋,如今竟成了美國Costco超市的“斷貨王”?
2024年底,一款來自廣東開平的松花鴨皮蛋禮盒登陸美國Costco,定價13.99美元,原計劃銷售三個月的庫存,卻在72小時內被搶購一空。補貨后價格飆升至17.59美元,銷量仍超出預期的4-6倍。這場逆襲,不僅讓美國人直呼“真香”,更讓皮蛋從“黑暗料理”一躍成為社交媒體的新寵。
皮蛋的翻身,首先得歸功于一場完美的“黑紅營銷”。
當年CNN的“最惡心食物”標簽,反而成了皮蛋出圈的流量密碼。中國企業沒回避這個爭議,而是把它玩成了梗——包裝上直接寫著
TikTok博主們發起“皮蛋挑戰”,記錄自己從皺眉到真香的全過程。
美食博主The Sushi Guy的測評視頻獲得65萬播放量,他蘸著醬油吃下一整顆皮蛋,打出8.1分:“質地如奶油,風味令人上癮!”這種反差感,讓美國年輕人忍不住想試試:“到底有多難吃?我也要挑戰!”
當然,光靠獵奇可不夠,皮蛋能火,還因為它成功“入鄉隨俗”。
傳統皮蛋的氨味讓很多老外退避三舍,但這次出口美國的版本做了改良——120天古法慢腌配茶葉,氣味更溫和;70克大鴨蛋規格,更適合夾進三明治或拌沙拉。更絕的是,它被包裝成“高蛋白、低乳糖”的超級食物,精準戳中健身黨和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痛點。紐約一家早午餐店甚至推出“皮蛋牛油果沙拉”,菜單上赫然寫著:“Century Egg - The New Superfood(世紀蛋——新晉超級食物)”。
天時地利也很關鍵。2025年初,美國爆發禽流感,雞蛋價格暴漲3倍,超市限購,貨架空空如也。皮蛋的保質期長、供應鏈穩定,成了完美的替代品。Costco等超市迅速引進,結果美國人發現這“黑蛋”不僅能吃,還挺香!一位加州媽媽在社交平臺曬圖:“原本只是好奇買一盒,現在全家早餐都離不開它。”
社交媒體在這場“皮蛋狂歡”中功不可沒。小紅書上的美國華人瘋狂刷屏:“98052有貨!”“紐約11354速來!”評論區秒變“尋蛋地圖”。TikTok上,“皮蛋挑戰”話題吸引大量非亞裔用戶參與,他們錄下自己第一次嘗試的反應——從“這玩意兒能吃?”到“再來一口!”的戲劇性轉變,比任何廣告都有說服力。更妙的是,華人消費者把皮蛋禮盒當圣誕禮物送老外朋友,替代傳統巧克力,無形中完成了“口碑裂變”。
有趣的是,皮蛋的走紅還沾了美國“腌蛋文化”的光。美國人本就愛吃酒吧里的醋腌蛋(Pickled Eggs),對發酵蛋制品并不陌生。相比之下,臭豆腐和螺螄粉就沒這么幸運——它們的“生化武器級”氣味,至今仍是許多老外的心理陰影。皮蛋則巧妙游走在“新奇”和“可接受”之間,配上醬油或辣醬,甚至被開發出“皮蛋蘸墨西哥辣醬”的混搭吃法,展現出驚人的飲食兼容性。
不過,皮蛋能否從“網紅”變“長紅”,仍面臨挑戰。部分美國人嘗鮮后還是接受不了那股特殊風味;一旦“蛋荒”結束,它能否保持熱度也是未知數。但無論如何,這場逆襲已經改寫了中餐出海的劇本——不再只是華人超市的鄉愁特供,而是真正打入主流市場。正如一位美食博主所說:“當你看到美國小孩吵著要吃皮蛋粥時,就知道中國美食的全球化,這次真的玩明白了。”
從“惡魔之蛋”到“斷貨王”,皮蛋的逆襲證明了一點:文化差異從來不是美食傳播的絕對壁壘。只要找到對的切入點,哪怕是最具爭議的食物,也能讓世界“真香”。下次再有人說皮蛋惡心,不妨回他一句:“Costco都搶瘋了,你還不知道它有多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