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百億規模的暑期檔電影市場激戰正酣,但觀眾觀影權益保護問題卻凸顯短板,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甚至引發報警處理的情況。
7月12日下午,北京海淀區一家大型影城的2號廳和16號廳在播放電影時相繼出現設備故障,導致電影中途終止。
該影院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解釋稱,事故原因系放映機故障,導致畫面缺少藍色通道。
事故發生后,影院提出賠償方案為每位觀眾補償一場免費電影,但部分觀眾要求退票并賠償停車費等額外費用。觀眾報警后,雙方依然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據了解,我國目前相關法律并未針對電影播放故障作出明確補償標準。
賠償方案多次變更,消費者不滿
7月12日,觀眾朱先生在上述影城16號廳觀影時,距離影片結束約半小時、正處高潮階段,屏幕突現黑屏,“現場100多名觀眾等待近10分鐘后影院表示無法修復,只能添加負責人微信退票。”朱先生表示。
與此同時,該影院2號廳也出現類似情況,影院當即承諾為觀眾辦理退票。
次日,影院負責人更新了賠償方案,稱:“2號廳因剛開場不久即出現問題,統一作退票處理;16號廳因影片播放已超過70%,只補償一次任意時段免費觀影。”
然而,同在16號廳觀影的王女士卻享受到了不同的賠償方案。她表示:“我們當時等待很久,后來有人報警,警方到場協調后,影院提出的賠償方案為退票加贈一次免費觀影。”記者通過王女士提供的照片證實了警方到場的情況。
朱先生對這種區別化賠償表示強烈不滿:“同樣都是設備故障,賠償標準卻有差別,影院應該一視同仁,保證消費者權益。”
賠償標準無法定,觀眾維權難
朱先生向影院反饋不滿后,影院進一步表示可提供“兩次免費觀影”作為補償。
然而,獲得“退票加一場觀影”方案的王女士卻表示,第二天影院方撕毀了此前承諾,只愿補償“兩次免費觀影”。該影院負責人對記者解釋稱,無法退票的原因是“平臺退票通道已關閉”,并表示正在努力聯系100多名觀眾,“統一給予雙倍免費觀影作為補償”。
對此,北京市律師洪石向記者表示,目前法律對于電影放映故障賠償尚無明確規定,通常此類事件被視作合同違約,若雙方通過退票或更換觀影場次等方式達成一致,則均屬于合理解決方案。此外,由于影院違約造成的觀影體驗損失,包括停車費用在內的額外支出,影院也應承擔相應賠償。
記者在多個網絡平臺發現,類似電影放映事故并不罕見,通常影院的賠償措施包括退票、贈送免費觀影機會或改期重新放映影片。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張國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