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2年3月21日,百色檢察發布消息,凌云縣破獲了一起有關非法采挖珍稀植物的案件,參與其中的24人全部被抓獲并提起公訴。
這伙人采挖的并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有著“活化石”之稱的蘇鐵,這種蘇鐵植物的分布極為狹窄,全球數量非常有限,只有2000多株。
然而他們卻在3年的時間里,盜挖了1500多株,超過1萬斤。
那么最后這些被盜挖的蘇鐵怎么樣了呢?
?【·盜挖1500多株·】?
他們盜挖和倒賣的這種蘇鐵名叫德保蘇鐵,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蘇鐵植物。
2021年7月,百色市的民警接到了一起案件,有人在非法收購德保蘇鐵,并通過網絡賣到了全國的多個省份。
之后當地公安部門立即成立了專案組,對此案展開調查,成功揪出了一整個犯罪團伙,一共24人。
他們從2018年開始,就開始暗中唆使附近的村民上山采挖德保蘇鐵,然后他們再以很低的價格收購。
之后這些德保蘇鐵就會被包裝高價售賣,先后賣到了江蘇、河北、安徽等地。
民警根據線索,將所有參與盜挖和買賣德保蘇鐵的人員全部抓獲,同時也組織了警力前往德保蘇鐵被倒賣的省份,幾經輾轉才追回了被盜挖的德保蘇鐵。
經過清點之后,這起案件一共查獲了1500多株德保蘇鐵,在案件完成之后,這些德保蘇鐵也全部被移交給了當地的林業部門。
1500多株的德保蘇鐵,可能就連保護區中都很難一下子繁殖出如此多的數量,林業部門在接收了這些德保蘇鐵之后立即展開了搶救。
但是因為被盜挖,再加上保存不妥當,長途運輸等原因,一共只有1383株德保蘇鐵被緊急移植到了保護區內。
然而這些德保蘇鐵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它們都被盜挖者剝成了一個一個的球莖,外表很是干瘦,有些還受了外傷,狀況不好。
為此保護區專門依據德保蘇鐵的生活習性選擇了移植地,它們喜歡光照但忌積水,耐貧瘠,生命力頑強。
同時保護區還專門邀請了專家現場指導,從國外進口了肥料,投入了幾十萬的經費,爭取讓這1383株德保蘇鐵都能存活下來。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直精心呵護著這些德保蘇鐵,它們的成活率高達95%。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2023年4月,當工作人員來移植區進行監測時發現,這些德保蘇鐵已經重新長出了嫩芽,其中還有好幾株已經開花。
這也表明它們已經逐漸適應了移植區的環境,能夠在存活的基礎上孕育新的一代,繼續繁殖壯大德保蘇鐵的野生種群。
?——【·德保蘇鐵·】——?
德保蘇鐵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之一。
1997年,植物學家在廣西德保縣的喀斯特石山發現,是近年來發現的少數幾種新蘇鐵物種之一。
它的發現也源自一場偶然,當時是廣西的一位工程師在德保縣吃酒席,有人就邀請他去看一種新奇的植物。
當工程師看到那一盆蘇鐵的時候頓時感覺到了不同,第二天上山尋找,在一名村婦的指引下最終找到了一株。
德保蘇鐵的發現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一夜成名,很多專家都來到了它的分布區進行考察。
它的天然分布區極其狹窄,僅見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一帶的喀斯特地貌山區,尤其集中在石灰巖山地的石縫、石坡或林緣地帶。
生態環境以高溫高濕、土壤貧瘠、巖石裸露為特點,盡管水分流失快、土壤層薄,但卻陽光充足,競爭較少,適合德保蘇鐵這種耐旱耐貧瘠、生命力頑強的植物生長。
它們往往在陡峭的石壁上扎根,依靠極少的土壤和養分固執地生長,是極端環境適應能力的典型代表。
然而正是這種獨特的生態適應性,使得德保蘇鐵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任何人為干擾,如盜挖、道路修建、旅游開發,都會對其生存構成毀滅性打擊。
在1997年首次被確認時,德保蘇鐵的野生種群數量尚有約2000余株,分布范圍雖窄,但尚屬可控。
但在短短幾年內,由于其在園藝市場上的觀賞價值被大量炒作,以及本地民眾缺乏保護意識,其野外種群遭遇嚴重盜挖。
作為新發現的蘇鐵品種,它具備優美的羽狀葉片、獨特的多頭分枝形態,在園藝界迅速走紅,因其數量稀少、成活率不高,每一株在黑市的價格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元,直接刺激了非法采挖活動的猖獗。
在這種無節制的采挖之下,德保蘇鐵的野生數量急劇減少,最初發現的8個分布點鐘,有2個已經被挖光,原生個體已銳減至不足600株。
為了挽救德保蘇鐵,國家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協同,已開展多項保護措施,封山育林、限制人為活動,保護原生種群生境。
多家科研單位嘗試開展人工繁育實驗,成功實現種子萌發與幼苗移植,部分人工繁育植株已經嘗試在原生地野外回歸實驗,為未來建立新種群打下基礎。
蘇鐵作為植物界最古老的裸子植物類群之一,擁有極高的科研、生態與文化價值,德保蘇鐵不僅是一種植物,更是地球生物演化史的見證者。
研究表明,蘇鐵類植物在2億年前曾廣泛分布于全球各地,是中生代重要的植物組成,也是當時恐龍的重要食源之一。
蘇鐵類植物保留了大量原始特征,是研究裸子植物演化、種子植物系統發生的重要對象,并且在石灰巖山地生態系統中,蘇鐵通過其根系穩固巖體、涵養水分,對維持微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每一種瀕危物種的消失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生態鏈斷裂、環境退化的一個警告,保護德保蘇鐵,就是保護地球上最古老的綠色血脈,也是維護我們共同家園生物多樣性的責任。
參考:
百色檢察《24人非法采挖、收購、出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蘇鐵被凌云縣檢察院依法起訴》,2022-3-21
百色新聞網《一次性緊急遷地移植上千株,成活率高達95%,一年多時間即開花結籽,被專家稱為國內之最——瀕危德保蘇鐵花開百色再續億萬年》,2023-6-18
桂林生活網《百色澄碧河自然保護區成功繁育千株德保蘇鐵,植物界活化石迎來盛花期》,2025-5-8
廣西新聞網《十年流浪重回故里 五百株"德保蘇鐵"進行野外定植》,2008-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