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原市六盤山的山間河谷地帶,一座座高標準的大棚鱗次櫛比,萬畝集中連片的的供港蔬菜基地,工人們忙碌在田間地頭,采收西蘭花、菜心、芥藍等蔬菜。
在銀川市賀蘭縣,各式冷涼蔬菜經過精深加工,搖身一變成為脫水菜干、即食沙拉和營養湯包,產業附加值提升近6倍。
在石嘴山市的綠色食品加工科技園,企業通過訂單農業與多個鄉村緊密合作,每年吸納大量季節性用工,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進入七月份,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地蔬菜大面積成熟上市,多彩多樣的優質蔬菜源源不斷登上全國人民餐桌,主供華南、華中、西南等地的夏淡蔬菜市場。
作為全區六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寧夏持續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7月18至19日,2025年蔬菜產業大會暨第十屆知名蔬菜銷售商走進寧夏活動將在銀川舉行。大會以“科技興蔬強產業,聯商惠農促振興”為主題,來自全國蔬菜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塞上湖城,研判產業發展新趨勢,合力助推中國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01
生態產業
千米以上黃土高原的綠色饋贈
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作為農業農村部規劃確定的黃土高原夏秋蔬菜生產優勢區域和設施農業優勢生產區域,寧夏蔬菜生產條件優異,產出的蔬菜綠色優質,深受全國廣大消費者歡迎。
在固原市西吉縣蔬菜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將水果西芹打包裝箱。“我們的芹菜粗纖維含量比普通芹菜低得多,在上海超市一斤能賣到20多元”,該基地技術員說。
在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穹頂(寧夏)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蜜瓜基地里,大小勻稱、網紋密布的蜜瓜即將成熟上市。得益于當地良好的氣候條件,產出的蜜瓜個大肉厚,耐儲易運,在市場上十分搶手。
公司負責人楚鵬表示,通過“訂單模式+跟蹤服務”,已形成特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格局,今年公司還新增了2000畝種植面積,總規模已達6500畝,預計今年產量在2.3萬余噸,產值將超過2億元。
長期以來,寧夏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堅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戰略,大力實施多個“百萬畝工程”,一座座大型智能溫室、裝配式日光溫室、宜機化大跨度拱棚在全區各地拔地而起。
西瓜、口感番茄、櫻桃番茄、辣椒、菜心、芹菜、芥藍、黃花菜……在寧夏各地,多個特色單品面積持續擴大,呈集群發展態勢,涌現出了一大批優勢主導產業和產業大縣。
目前,寧夏已實現蔬菜四季生產、周年供應、產銷兩旺的態勢。數據顯示,寧夏全區冷涼蔬菜的年播種面積突破300萬畝,一產產值超240億元,全區蔬菜外銷率達70%,更遠銷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02
品牌產業
全鏈升級提質增效
走進賀蘭縣立崗鎮的寧夏自然之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對蔬菜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另一邊,冷庫內通過快速抽檢的菜心已整裝待發,交接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后將被發往市場。
近年來,寧夏持續在蔬菜產業的全鏈條升級上下功夫。在推技術強內力上,持續實施新“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新建一大批蔬菜綠色標準園和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蚯蚓生物循環、“三零”種植、水肥一體化等多項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助力實現蔬菜產量、質量、效益三提升。
在拓銷路提效力上,持續深化產銷對接,自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全國知名蔬菜銷售商走進寧夏活動”,邀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京津冀都市圈等目標市場知名企業來寧,體驗產地環境,感受產品品質,發展訂單生產、合作共建基地,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發展。
在抓項目添動力上,寧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主體作用,突出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集約項目和資金,新建一大批大型蔬菜現代集配中心、大型智能現代化育苗中心,打造了多個凈菜加工、精深加工示范縣,預制菜產業試點縣,不斷提升產業聚集度。
在寧夏興耘驛站蔬菜現代集配中心,一條集預冷、分揀、加工、包裝、集散、檢測、溯源、物流、銷售等為一體的蔬菜全產業鏈已經形成。
公司負責人介紹,瞄準大中城市的凈菜需求,優化蔬菜銷售方式,開展采后處理、分揀包裝,通過“梳妝打扮”讓蔬菜變為高端商品,以西蘭花為例,經分揀包裝后,市場售價高于同地區同品類0.8元/公斤以上。“走高端品牌路線,效益自然更好。”
“寧夏菜”的品牌不斷唱響,更成為了高品質蔬菜的代名詞。當前,“寧夏青”油菜熱銷上海,在上海西郊國際市場擁有定價權,售價較其它產區高20%~30%。“寧夏菜心”“寧夏黃花菜”占粵港澳大灣區夏季市場份額90%以上……
03
富民產業
政策護航聯農帶農
寧夏蔬菜高價值的背后,是完整的產業支撐體系。
為推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寧夏陸續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全區冷涼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明確了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各地持續優化設施蔬菜、供港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四大產業格局,調整產業結構和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高效作物,促進產業穩步擴規,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加大新建設施、規模化蔬菜基地、冷鏈物流及重大技術推廣支持力度,通過財政擔保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和蔬菜自然災害、價格保險等方式,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積極性,推動產業擴量提質增效。
寧夏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蔬菜產業,加速補齊機械化種植、精深加工等短板,走特色化、差異化的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道路,讓寧夏菜成為全國菜、全球菜。
在聯農帶農富農方面,寧夏持續創新優化機制,采取訂單生產、基地共建、股份合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共享等方式,探索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兩個帶頭人、集配中心、產業園區等聯農帶農模式,發展訂單生產150萬畝以上,占全區播種面積的50%,帶動農戶超70萬人參與蔬菜全產業鏈經營。
在固原市西吉縣火集村,黨支部書記火彥紅帶頭創新“聯產單干”模式,集中全村土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戶作業、統一銷售,帶動全村202戶,年均收入10萬元以上。
從賀蘭山下到六盤之巔,寧夏蔬菜產業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當上海消費者選購“寧夏青”油菜時,當香港茶餐廳推出蠔油菜心、白灼菜心、彭陽辣椒炒飯時,寧夏這顆塞上明珠,正以“小蔬菜”持續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作者丨張植宏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點擊下單,把健康帶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