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記者來到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五家村徐家山(小地名),青山疊翠里、林海茫茫中,昔日閑置的林下空白地帶,如今已成為黃柏、油茶、魔芋等品種的生長沃土,村民忙碌其間,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開。
“這株魔芋長得好,差不多有1米多高了。”當地致富帶頭人趙興全,細致查看著自己種植的魔芋說道。
趙興全告訴記者,2019年他依托五家村現有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500畝,成立雅安市雨城區趙興全家庭農場,在政府指導下,采用“黃柏+魔芋”和“油茶+魔芋”的立體套種模式,盤活了當地低產低效的林地資源。
黃柏和油茶都是長期產業,搭配短期作物魔芋,既充分利用林下空間,降低了撫育成本,又實現了短期收益與長期發展的結合。“豐產時,預計黃柏年收入可以達到600余萬元,魔芋種子畝產2.2萬元。”趙興全說。
同時,農場每年可為當地村民提供30多個就近務工崗位,人均增收超過1.5萬元。“平時做一些除草、施肥的工作,等到9、10月就開始挖魔芋,一天能掙120元左右,比在外面務工掙得多。”村民景聯分感慨道。
趙興全不僅把自己的農場發展得有聲有色,還積極帶動周邊30戶農戶參與種植,為他們提供基礎技術指導和種子支持,拓寬增收渠道,實現共同致富。
趙興全的家庭農場正是雨城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雨城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推進“森林四庫”建設的重要實踐,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動“1+1+N”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圍繞“十五五”林業發展規劃,做好油茶、竹筍、藥材、魔芋“四大經濟文章”,通過政策引導、模式創新和科技賦能,推動林下經濟集群發展,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我們采取‘大戶+農戶’‘公司+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林業。”雨城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黃柏+魔芋”“油茶+魔芋”等創新模式,在雨城區望魚鎮、多營鎮、上里鎮發展林下魔芋5000畝,打造示范基地4個。截至目前,雨城區油茶種植面積超過1.7萬畝,作為主產地之一的上里鎮發展油茶2900余畝,占油茶總面積的17%。
中藥材方面,雨城區將林下中藥材產業與國儲林建設、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相結合,采用“政府+企業+農戶”模式累計發展黃柏等木本藥材3萬畝。2024年新發展黃精、雅連、淫羊藿等林下草本藥材2000余畝,帶動周邊農戶就業2000余人次。積極推進中藥材初級加工和精深加工,圍繞川西道地藥材黃柏、重樓等,打造現代化中藥飲片生產線。
從林下立體套種,再到林下產品加工鏈的延伸,雨城區林下經濟正以蓬勃發展的姿態,描繪著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接下來我想按照‘農業+旅游’的模式,開一家農家樂,實現農旅融合多元化經營。”展望未來,趙興全充滿信心。(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徐怡)
來源:云小雅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