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總說“廿二龍在天,秋收不用愁”。說的就是農歷六月廿二這日子。南宋那會兒,宋孝宗把自己生日定成“會慶節”,官府擊鼓,百姓賀喜,就圖個豐收好彩頭。
可現在莊稼人更在意啥?看天!
看這天下不下雨。六月下旬,玉米正灌漿,棉花結棉桃,莊稼渴得很。
雨水一來,土地喝飽,稈子硬實,籽粒飽滿,秋糧才有底氣往糧倉里堆。最怕啥?
最怕大晴天。
去年鄰縣六月廿二沒下雨,日頭毒得地冒煙,玉米減產15%,農民蹲地頭直嘆氣。老理兒說“最怕六月廿二一日晴”,不是迷信,是看天吃飯攢的經驗。干支歷里,這日屬火土相生,火氣旺,本就難下雨。
要是再晴,土干得裂,莊稼根兒扎不深,往后雨水少,收成就懸。
可現在有天氣預報,還信老理兒不?村東頭王大爺說:“手機能看云圖,可老輩人抬頭看天的勁兒不能丟。”他種了三十年地,手機存著農諺,也盯著氣象APP,“倆一塊兒看,心里更有數。
”除了盼雨,這日子還有“三不空”講究。一不空:肚子不空。伏天熱得人發蔫,苦夏瘦一圈,得吃點肉蛋補補,秋收干活才有勁兒。
二不空:莊稼地不空。
早熟的豆角、黃瓜該摘了,下地摸把新鮮菜,嘗口自己種的甜,比啥都踏實。三不空:房前屋后不空。日頭毒,雨說下就下,趕緊把豆子、瓜干、藥材曬出來,屋頂窗臺掛滿,看著就喜慶。
這些講究藏著啥?是過日子的巧勁兒,是對豐收的盼頭。
有人說老規矩過時了,可曬糧食的竹匾、補身子的土雞湯,哪樣不是老理兒里的煙火氣?未來幾天,南方多地超35℃,北方雨水多,莊稼人得盯著天。
晴了防旱,雨了排澇,老理兒得活學活用。您老家六月廿二有啥講究?是煮碗長壽面,還是去地里轉一圈?
評論區嘮嘮,讓咱聽聽各地的老故事。
得說清楚,農諺有地域限,種莊稼還得看氣象預報,科學和老理兒搭著來,才穩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