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座位,大大的民生
最近,華新鎮公交樞紐加裝的
一排排候車椅
讓79歲的王阿姨幸福感滿滿
便民適老的更新讓王阿姨
感受到了住在華新的溫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79歲的王阿姨原來家住普陀區,后因動遷,于前年搬到華新鎮瑞和錦庭小區居住,正經歷著從舊城區到新家園的適應與融合。她平日里最大的需求,是定期乘坐地鐵前往市區醫院復診。王阿姨需要先在小區門口搭乘1504路公交車前往徐涇北城地鐵站,這趟公交線路雖覆蓋鎮內多個站點,但因客流量大、候車區空間有限,原本規劃的“站立候車”模式對老年人而言并不友好。
“1504路的發車間隔大概20分鐘,有時候趕不上一班車,只能站在站臺上等下一班車,時間久了膝蓋都疼,寒冬酷暑就更加不方便?!蓖醢⒁谈嬖V記者,“我們老年人時間多,車子走了可以再等,但是我們沒有那么多體力了,坐地鐵從市區回來已經很累了,別說再站那么久等公交車了。”
母 嬰知識
據了解,王阿姨的需求并非個例,隨著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部分公交候車點因建設初期未充分考慮他們的情況,的確存在座椅不足的問題。一個偶然的機會,王阿姨在社區老年活動室與居委會工作人員聊天時提了一嘴,工作人員便把這件事給記下了,下午便前往公交樞紐實地查看情況。
工作人員在現場發現,候車區的站臺原本設計時只考慮了短時候車的便利性,的確沒料到老年居民的痛點,便向各職能部門反饋情況。過了一周,一排排嶄新的候車凳便出現在了候車點。王阿姨第一次看到新凳子時,忍不住笑了出來:“沒想到這凳子裝得這么快,簡直是‘神速’,不僅解決了我們需求,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被看見’的溫暖?!?/p>
從接收訴求到方案落地,僅僅用了7天,王阿姨的“候車凳”訴求雖看似微小,卻符合“提升老年群體出行便利性”的民生重點工作,華新鎮通過快速響應和多方協調,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從原先的“站立候車”到“安心落座”,幾張小小的公交候車凳,承載的不僅是老年人的便利需求,更折射出華新鎮基層治理的智慧與速度。
記者:謝旭東
攝影:謝旭東
視頻:王楓
編輯:李璨(名優)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余民(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