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訊(全媒體記者/肖星平) “上下動作之間不要停頓,而且每個動作一定要做到位……”7月16日早晨,陽光和煦,天元區大嶺社區新建的“同心”微公園內,89歲的周爺爺正耐心地教幾位鄰居打太極拳。
這座微公園建成后,打太極拳、練劍成了附近居民每日的必修課。這座由廢棄自來水廠改造而來的微公園,位于大嶺社區棉紡廠內,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我市今年打造的兩個全省城市小微公共空間整治提升示范項目之一。
公園大門保留著原自來水廠的門頭,斑駁的“株洲市新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重點要害部位”等牌匾見證著工業記憶。園內既有新增的雕塑、滑梯、木凳、健身器材、文化標語牌等設施,又完整保留了水塔、濾水池等工業遺存,形成集健身娛樂、兒童樂園、工業文化展示、居民議事于一體的復合空間。建設過程中,各方人士紛紛獻計獻策、出資出物,讓這座微公園既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變成傳播水凈化知識的科普課堂。
“這座水廠廢棄后本打算出租,但地塊狹小難以進行商業化改造?!泵藜弿S退休職工仇民主對公園的建成贊不絕口。
近年來,我市堅持“按需定位,靈活多樣”原則,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零星空間,精心打造特色各異的微公園。目前已累計新建改建微公園133個,服務覆蓋全市50%以上社區,有效彌補城區公園綠地分布不均的短板。如今,“出門見園,轉角遇美”已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編輯:李毅哲
二審:李卉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