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集采文件正式發布,將55個品種納入集采,于7月16日開始。
半數廠家和批文失去入圍資格
根據藥品集采規則,“通過一致性評價”是集采品種遴選的核心條件,也是進入集采的基本門檻,本次集采品種涉及的2000余個批文有近半數為非一致性評價批文,涉及到的900余個廠家有超過半數無本次集采品種過一致性評價,這意味著超半數廠家在本次集采后面臨標內市場出局。
55個產品涉2101個批文,近半數未過評
根據筆者梳理,本次55個集采品種共涉及91個產品的2101個產品批件,其中,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批文有1006個,通過一致性評價批件1020個,原研及原研地產化批件75個。
55個產品涉914個廠家,超半數失去入圍資格
根據筆者梳理,本次55個集采品種有相關產品批文的廠家914家,其中486個廠家在這55個集采品種上無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入圍資格。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治療領域:血液、消化系統藥物多
從第十一批集采55個品種的治療領域分布看,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消化系統及代謝藥、呼吸系統用藥、心腦血管系統藥物、神經系統藥物和全身用抗感染藥物較多,在6個品種以上,其中前兩位的血液系統和消化系統藥物分別有10個和9個。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非醫保和基藥產品也會被納入
16個非醫保產品,20個基藥產品
在這55個通用名品種涉及到的91個產品中,非醫保產品和基藥產品也不能“幸免”,其中,非醫保產品有16個,具有基藥屬性的產品有20個。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競爭激烈:14個品種符合入圍條件廠家數在10個以上
第十一批集采優化競價規則,引導行業理性競爭。
一是優化價差控制規則。對價差的計算“錨點”作出優化,不再簡單選用最低報價作為參照。
二是實行“低價聲明”。對于每個品種報價最低的中選企業,聯采辦將要求其對報價合理性作出解釋。
三是強化圍標防范。探索引入“首告從寬”機制,破除圍標企業間的利益同盟。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根據上一批的規則,實際有效申報家數超過16家時,中標入圍的企業家數將在10家,因此當實際有效申報數超過16家甚至更多時,意味著競爭將更激烈。
共有14個品種符合申報條件企業家數在16個及以上。其中,最多的是頭孢唑肟注射劑,達到41個,其次為二羥丙茶堿注射劑達到37個。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廠家:8家企業可申報品種在10個以上
以是否通過一致性評價/原研作為申報的基礎門檻來看,有8家企業(集團)本次可申報的品種數量在10個以上。具體來看,倍特藥業最多,達16個,其次為科倫藥業,合計有15個品種,石家莊四藥有14個,正大制藥、石藥控股和福安藥業均有12個,齊魯制藥和北京福元制藥則均有10個。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供參考。
附:擬納入第十一批集采品種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米內網數據庫、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