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就像后備箱里塞滿的禮物,但廣東一名男孩的遭遇卻讓人心碎,他曾被親生父親和繼母塞進了后備箱,行駛在廣東到廣西近千公里的高速路上。
而更令人發指的是,當被問及此事,男孩的生父卻態度強硬地表示“不會道歉”。
這背后,到底是怎樣的家庭悲劇?
這事兒得從2023年暑假說起,那9歲小男孩澄澄(化名)跟著爸爸一家人駕車去廣西桂林玩,車上人可真不少,生父、繼母、爺爺奶奶,還有繼母帶來的孩子和他們剛生的小嬰兒,一車七口人浩浩蕩蕩上了路。
可要去這么多人,卻只有一輛車,怎么就坐成了問題,最后在父親的安排下,當時只有9歲的澄澄被塞了后備箱,和一輛嬰兒車作伴,這大夏天讓一個9歲的孩子被塞在后備箱里,在高溫環境下因為缺氧多次嘔吐虛脫,只能冒出頭部呼吸前方的空氣,這往返近1000公里的路程,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這事本來發生在2023年,但直到今年7月14日,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開來,視頻里,孩子的親生母親汪女士讓澄澄還原當時的場景,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說,當時爸爸讓我爬進去后,在我旁邊又放了一輛嬰兒車。
看著孩子怯生生的表情,網友們的怒火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就連國家應急管理部的官微都看不下去了,專門發文強調后備箱載人的風險,直呼太危險!這哪里是帶孩子出行,分明是把孩子當成了一件行李!
當記者聯系上孩子的親生父親劉先生,詢問事情的緣由時,這位父親坦言,確實曾讓孩子身處后備箱,不過他辯解稱,只有高速路上的一兩個小時孩子待在后備箱,其余時候則擠在前排座位。
劉先生還提到,自己開的是越野車,前排和后備箱之間沒有遮擋物,空氣能流通,不會有悶熱的問題,此外出行前他問過孩子的想法,稱是孩子自己愿意的,但問題在于,一個 9 歲的孩子,真的能明白坐在后備箱里潛藏的危險嗎?
作為父親,難道不應該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嗎?何況網友爆料,這位爸爸還經營著一家汽車修理廠,對后備箱在交通事故中的危險性應該再清楚不過了。
最讓人氣憤的是,劉先生雖然承認了危險駕駛的行為,但拒絕道歉,堅稱“未違背孩子意愿”,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很是囂張,真想問問他,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后備箱里的孩子會有什么后果?這責任是一句“孩子自愿”就能推卸的嗎?
而隨著事件發酵,更多令人寒心的細節浮出水面,澄澄之前在父親家中的日子并不好過,據汪女士透露,澄澄在父親家中長期被安排睡在飄窗上,就那種窄窄的、硬邦邦的窗臺。
而與此同時,繼母和父親的孩子卻擁有溫暖舒適的睡覺環境,想想看,同一個屋檐下,親生父親竟然能這樣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
比這更過分的是,孩子還被迫在繼母面前罵自己的親生母親,這樣才能換來一口食物吃,讓一個孩子不得不貶低自己的母親來討好繼母,就為了填飽肚子,這得對他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
汪女士稱,在和前夫爭奪撫養權的過程中,對方還對孩子施加了長久的精神傷害,動輒就是橫眉冷對,還用言語進行威脅,甚至逼著孩子罵親生母親,還強迫孩子相信媽媽不要他、不愛他,除此之外,就因為孩子無意間做了讓繼母不快的事,連早餐都會被扔掉。
這些事聽著像電視劇里的夸張橋段,卻真實發生在這個 9 歲孩子身上,這個可憐的孩子,平常睡在飄窗上,出門時竟被塞進后備箱,這哪里是把孩子當人對待?
而面對這些指責,劉先生完全不承認自己存在任何精神虐待,他強調 “那是我的親骨肉,每年花 5 萬塊送他去私立學校,我對他好得很”。可花錢送進私立學校,就能等同于對孩子好嗎?要知道物質上的優渥,并不意味著精神世界也能得到滋養。
一個孩子需要的是愛和尊重,而不是冷漠和歧視,特別是在重組家庭中,親生父親如果對繼母虐待孩子的行為視而不見,這種放任就是變相的傷害,為什么劉先生要這樣對親骨肉?
2021 年 4 月,汪女士和劉先生辦理了離婚手續,孩子起初是由男方撫養的,就在雙方爭奪撫養權期間,汪女士曾因孩子生病以及想要變更撫養權,就打算去找劉先生取回孩子的證件,卻沒想到遭到了對方的打罵。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劉先生一家反而將汪女士訴至法院,聲稱她侵犯了自家的隱私與名譽權,甚至要求汪女士向他賠償30萬元,這哪里是在保護孩子,顯然是借孩子之名進行成人之間的爭斗!
幸運的是,經過法律層面的抗爭,2024 年 11 月,澄澄的撫養權最終變更給了汪女士,然而撫養權變更后,劉先生卻移交孩子的資料和證件,這也導致孩子輟學了好幾個月。而這種行為早已超出一般爭執的范疇,這完全是拿孩子的未來當兒戲。
面對孩子所受的不公平對待,汪女士沒有選擇沉默,而是拿起法律武器,今年 4 月,她就澄澄的健康權問題,對前夫及還有澄澄的繼母提起了民事訴訟,這個案子也已經于 6 月 4 日開庭。
為了收集證據,也為了讓法院能更直觀地了解當時情況,汪女士還帶孩子去 4S 店模擬了當年被塞在后備箱的場景,她表示賠償金額多少并不重要,自己也不是為了要巨額賠償,而是更希望得到一份公開道歉,也期盼通過這個案子,能讓更多重組家庭中孩子的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隨著事情的曝光,眾多專業人士也紛紛站出來發聲,指出 “后備箱載人” 這類行為在法律上絕非小事,例如北京的杜潔律師就明確表示,這種行為涉嫌超載、后備箱違規載人,屬于“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的虐待行為,若經常如此對待孩子,甚至可能構成虐待罪。
澄澄只是千千萬萬個在家庭矛盾中受傷的孩子之一,根據統計數據,近年來我國離婚率持續走高,重組家庭數量不斷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多少孩子失去原本的親生父母家庭?
說實話,在重組家庭中,來自前一段婚姻的孩子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有些繼父母可能會把孩子視為前任婚姻的產物而心生排斥,在資源分配上也可能偏向自己的親生子女。
更讓人心痛的是,有些親生父母為了維護新家庭的和諧,選擇忽視甚至縱容這種不公對待。
對于那些正在組建重組家庭的父母們,請記住,孩子的安全和福祉永遠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不能讓孩子成為家庭妥協的代價,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孩子。
更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怎么管教是“家事”,外人不便干涉,但這種觀念其實是非常落后的,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自己的權利和尊嚴。
作為父母,有義務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就隨意犧牲孩子的安全,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愛護,無論是在原生家庭還是重組家庭中。
希望通過汪女士的維權行動,能夠喚醒更多人對兒童權益的重視,也希望澄澄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