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0年,金國。
只見“咕咚”一口,完顏阿骨打將兌著鮮血的酒一飲而盡。
放下碗,阿骨打拍著胸脯說:“來使請放心,我既然喝了血酒,就一定遵守盟約。”
對方見他同意,點頭離開了牙帳。阿骨打的眼神逐漸變得陰冷,仿佛在說“滅了遼國,就輪到你們了。”
回去復命的使者為這次成功的出使而開心,隨從們”民族英雄“的夸贊聲更讓他心花怒放。
可誰能想到,就在剛剛,他已經親手把自己的祖國推到了滅亡的邊緣,他成為了整個民族的罪人!他,究竟是誰呢?
功勛家庭之后
這位使者叫呼延慶。
呼延慶,據傳是北宋名將呼延贊的子孫。呼延贊早年因為家中貧窮,就選擇從軍。因在軍中表現良好,很快從士兵被提拔為軍官。
宋朝建立不久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軍中的大量職位出現了空缺。
有一次,趙匡胤來軍中視察期間,安排了一次比武大賽。呼延贊表現出色,給趙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場就被趙匡胤從低級軍官提拔為驍雄軍使。
呼延慶是呼延贊的玄孫。呼延家到了呼延慶這一代已經逐漸沒落。但因為有良好的家風,家中男子都勤奮好學。呼延慶是家中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他不僅武藝精湛,還會說一口流利的女真語。
俗話說,“自助者,天助之”,呼延慶的出色很快被朝廷發現。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對遼國卑躬屈膝,不僅自稱”兒皇帝“,還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對方。
北宋建立后,朝廷多次派兵收復失地但都未能成功。之后,宋遼雙方開啟和談,簽訂澶淵之盟,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
在這幾十年間,遼國政權快速腐朽,背后的金國強勢崛起。遼、金之間摩擦不斷,金國大有吞并遼國的趨勢。
北宋朝堂看到了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機會,決定在宋遼邊境的登州駐扎一支軍隊,選良將管理,為將來行動做準備。
所選的將領非常重要,此人不僅要武藝突出,還要對遼國和金國有了解。
經過朝廷大臣推薦,呼延慶進入了宋徽宗的眼中。宋徽宗和大臣們首先考察了呼延慶的武藝,呼延慶表現非常出色。而后,呼延慶又對宋朝邊境關系發表意見,得到了大臣們的贊同。
宋徽宗得知呼延慶還會女真語,更是喜出望外,當場下旨任命呼延慶為平海軍指揮使。
在北海軍指揮使任上,呼延慶一邊操練軍隊積極備戰,一邊了解遼、金兩國的局勢變化。在此期間,他還被宋徽宗三次派往金國出使。
出使促成盟約
呼延慶的第一次出使是秘密進行的。
當時,宋朝和金國還沒有正式接觸,宋徽宗和大臣們都不清楚金國是否愿意與北宋一起合作對抗遼國。于是,宋徽宗便把呼延慶召到京中,詢問他對此事的意見。
呼延慶得知了朝廷的顧慮后說:“遼、金之間仇恨非常深。金國以前弱小,經常被遼國欺壓。現在金國強大了,必然報復遼國。而且據臣打探,金國自認為沒有必勝的把握,正在尋找盟友。”
宋徽宗稍微放心了些,下令武藝大夫馬政和呼延慶二人打著買馬的旗號出使金國。
二人來到金國后求見首領完顏阿骨打。得知二人的來意,阿骨打對結盟之事很感興趣,當場表示可以和北宋先互派使者加強聯系。
呼延慶二人喜出望外,立刻返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宋徽宗。宋徽宗也很高興,立刻著手準備下一次會面。可就在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原來,在宋、金雙方第一次見面后的第二年,雙方約定在宋朝邊境舉行第二次會面。
會面開始沒幾天,宋朝的使者趙有開因病去世,和談被迫停止。宋徽宗為了安撫金國使者,派呼延慶將其安全送回國內。
可到達金國后,完顏阿骨打欣賞呼延慶,想要用高官厚祿將其留下。呼延慶嚴詞拒絕,被阿骨打強行扣留。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呼延慶不為所動。他對前來勸降的金國人說:“我祖宗世代都受宋朝的恩典,沒有太祖皇帝的提拔,就沒有我家族的今天。我寧愿死,也不會投靠你們。”說完后,呼延慶開始絕食。
阿骨打得知此事,心中對呼延慶欽佩不已,下令將其放回了宋朝。
看到呼延慶安全返回,宋朝上下都松了一口氣。于是,宋徽宗立刻又開始準備與金國的第三次和談。呼延慶沒有被金國曾扣留自己所影響,仍然主動請命出使。
很快,宋徽宗同意了呼延慶的請求,讓他帶領使團前往金國。
金國人很重視這一次的談判,完顏阿骨打親自參與和談。
雙方經過多次談判達成一致:金國攻打遼國的中京,北宋攻打遼國的南京和西京。北宋每年給遼國的錢財,轉讓給金國。金國同意將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地區交給北宋。
呼延慶看盟約基本達成,面色嚴肅地說:“事關宋金兩國將士的生命,請都勃極烈(部落最高領袖的稱號)遵守盟約。”
阿骨打沒說話,他先叫人倒了一碗酒,然后劃破手臂讓血流入碗中,將血酒一口喝下,才對呼延慶說:“來使請放心,我既然喝了血酒,就一定遵守。”
呼延慶被這股豪氣感染,他也學著阿骨打那樣喝下血酒,告辭離開。
只不過,呼延慶出門時沒有注意到,他身后的阿骨打眼神逐漸陰冷了起來。
善約卻結惡果
呼延慶帶著令人滿意的結果離開了。他身后的隨從們也紛紛祝賀他立下了大功,稱他是民族英雄。沉浸在喜悅中的呼延慶怎能想到,就是剛簽下的海上之盟之后卻把整個國家推到了滅亡的邊緣。
宋金雙方結盟以后,立刻按照約定開始行動。
金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占領了遼國的中京,但是北宋的軍隊卻舉步維艱。
雖然宋徽宗為這次戰爭做了充分準備,但是士兵長期缺乏訓練,部隊缺少能征善戰的將領,軍隊戰斗力低下,反而被遼國打得抱頭鼠竄。
無奈之下,宋朝只好向金國求援,這讓金國看清了宋朝皇帝的軟弱和軍隊戰力的低下。
完顏阿骨打趁機獅子大開口,要求宋朝不僅要增加每年的歲幣,還要把盟約中得到的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交出來。
宋徽宗與大臣商議后被迫接受了。
最終,遼國在宋金兩國的合力夾擊下滅亡了。但金國沒有收兵,而是把魔爪伸向了北宋。
遼國滅亡的當年,金軍就兵分兩路進攻北宋。
宋朝君臣認識到海上之盟無異于與虎謀皮,但已經太晚了。
金國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打到了開封附近。
宋徽宗徹底亂了,朝中多數大臣勸宋徽宗割地賠款。投降派的主張與宋徽宗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宋徽宗趕緊派人去前去求和,割地賠款度過了這次危機。
但還沒等宋朝君臣松口氣,更大的危機又席卷而來。
第一次南下攻宋讓金國嘗到了好處。第二年,金國又對北宋進行了更大規模的進攻。
金國十幾萬軍隊一路攻城掠地,很快抵達了開封并將其團團圍住。
得知自己被金軍包圍,宋徽宗徹底嚇破了膽,他又派人去求和,但這一次被金軍拒絕。
走投無路下,宋徽宗直接退位,將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
很快,金軍攻陷了開封,朝中大臣、宋徽宗、宋欽宗等皇室都被金軍活捉帶回老家,北宋宣告滅亡。當時正值宋徽宗靖康年間,所以此事被稱為靖康之變。
幸存的康王趙構被各地大臣擁護,他后來一路南下抵達臨安(杭州),建立了南宋,史稱“宋高宗”。
呼延慶在得知金國撕毀盟約攻打北宋后非常氣憤,他率領平海軍與金軍交戰,卻被對方擊敗。呼延慶在貼身侍衛的保護下突圍,然后跟隨各地的殘兵一起投奔了康王趙構。
在宋高宗手下,呼延慶沒有受到重用,他感到復國無望,心灰意冷,每天閉門不出,在幾年后去世。
呼延慶雖然去世,但他的事跡被后世流傳,被評述虛構了很多英勇事跡,成為后世百姓心中的英雄。
海上之盟剛簽訂時,呼延慶被人稱為民族英雄,但正是這份條約給他的祖國帶來了沉重災難。可這不是呼延慶的錯,只怪國家實力不足。
如果呼延慶知曉宋軍戰斗力如此低下,如果他當時看透了金國的狼子野心,那么是否還會為了和金國結盟而積極奔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