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7月15日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消息,我國正研制《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該標準是保障卓越工程師培養從“樣板間”走向宏大隊伍的基礎。
據悉,教育部等五部門指導成立的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研制了覆蓋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全過程的指標體系,包含“學院定位與組織”“質量保障與持續改進”“合作與開放”“工程師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師職業發展”等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建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制定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走出去”。
當前,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產教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是統籌教育發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關鍵樞紐。
“經過數百年發展,當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主要有兩大代表。其中《華盛頓協議》聚焦本科層次,歐洲工程教育認證側重本碩層次;而以碩博培養為主的工程教育認證尚屬空白。”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趙巍勝說,“我們的標準將做好教育標準與職業標準的銜接貫通,保障工程師的接續培養與職業發展。”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郝彤亮介紹,下半年將正式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并根據標準要求,試點啟動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認證工作,完善工程碩博士產教融合培養機制,相關工作是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一環。
來源:微言教育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
聲明:麥可思研究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18602824882),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