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燁玨、王怡薔
只因多看了一眼,在杭州早高峰的車流中,發生了一場溫暖的守護接力——7月11日清晨,高校教師陳云的一個左轉決定,為一個獨自騎行在馬路上的3歲幼童,按下了“安全鍵”。
當天上午8點多,送完兒子上興趣班的陳云駕車駛向單位,行至誠業南路與清曠街交叉口,紅燈亮起。她習慣性地環顧四周,目光瞬間被馬路斜對角牢牢抓住:一個幼小的身影,正獨自蹬著一輛帶著輔助輪的兒童自行車,在路邊晃晃悠悠,身邊不見大人蹤影!
“我家里也有孩子,所以對這種狀況特別敏感。看到那對小輔助輪,我心里‘咯噔’一下,這孩子太小了。”身為母親和高校教師,這種雙重身份讓陳云的心瞬間揪緊。職業的本能和母性的直覺,讓本應直行的她毫不猶豫地打了左轉燈,將車緩緩靠近那個小小的身影。
搖下車窗,陳云盡量放柔聲音:“小朋友,你怎么一個人在這里騎車呀?你家在哪啊?”小家伙仰起頭,小手毫不猶豫地指向馬路對面的小區:“我家就在對面!”孩子回答得干脆,陳云略松一口氣。看著早高峰密集的車流,她下車,護送幼童安全過了馬路。
車子開出十多米,那份“不放心”卻像藤蔓一樣纏繞上來。“他真的進小區了嗎?”陳云還是不放心,于是果斷調轉車頭。結果,她發現小男孩并未回家,正沿著誠業南路繼續蹬著他的小車……陳云放慢車速,無聲地跟在孩子身后,默默守護。
誰知,兩個路口過去了,小家伙非但沒回家,反而一個拐彎,又騎進了仁榮街,前方不遠處,就是車水馬龍的火炬大道。“眼看他要沖進大馬路了,車那么多,他騎得還飛快,太危險了!”陳云不再猶豫,果斷掏出手機,撥打了110報警,并迅速將車臨時停靠在公交站臺,快步沖下車,一把穩穩地“截停”了這位“獨行小騎手”,將他帶離了危險的路邊。
“記得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你上的幼兒園叫什么名字呀?”……蹲下身,陳云的目光與孩子齊平,聲音溫柔。然而,孩子只是懵懂地搖頭,言語也含糊不清。等待民警的過程里,陳云耐心安撫著他緊張的情緒,始終緊緊牽著男孩的小手。“別怕,我是老師。”她輕聲安慰。
不到10分鐘,浦沿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接過了守護的“接力棒”。“我們杭州是很安全的城市,但是你不能自己一個人這樣出來的,知不知道?”陳云臨別前,俯身對孩子輕聲叮囑,話語里滿是關切。
由于孩子年齡太小,無法清晰說明情況,民警迅速通過系統進行查詢,最終成功聯系上了家長。“真是太感謝這位老師和警察同志了!”匆匆趕來的孩子父親激動不已,連聲道謝,“以后一定會加倍注意孩子的安全。”
面對贊譽,陳云卻顯得很淡然:“這真的是件小事。可能因為自己是媽媽,又是老師,對孩子就格外多關注一點。換了別人,肯定也會這么做。”她同時鄭重提醒:暑假是兒童走失的高發期,家長務必加強監護,避免讓幼兒獨自外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