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博物館看展覽,田間地頭望水稻,來到農家聊家常;參觀中車談高鐵,走進車間話改革……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考察,為吉林振興發展把脈定向、指路引航。
時光荏苒,十年彈指一揮間。
沿著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奮勇前行,如今,當年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已成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路上熠熠生輝的鮮活樣本。
而這些樣本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吉林高質量發展密碼?又將給吉林怎樣的發展啟示?
中國吉林網帶你逐一梳理。
樣本一:延邊博物館
“看得見”文物 “帶得走”文化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視察,首站便來到了延邊博物館。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成為延邊博物館十年蛻變的“指南針”。
(來源:延邊博物館)
十年來,延邊博物館先后投入6000余萬元資金用于文物保護和展陳改造提升;
完成112件(套)珍貴文物三維掃描采集、540件(套)文物二維照片采集;
十年間,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200多萬人次、講解3萬余場……
(來源:延邊博物館)
“如今,到博物館‘打卡’,成為了來延游客行程里‘不可或缺’的內容。”延邊博物館副館長許家強說,更讓人欣喜的是文創收入,從最初的每年幾萬元,增長成為如今能反哺文物保護的 “活水”,數字的躍升背后,是文化吸引力的悄然生長。
(來源:延邊博物館)
傳承歷史文脈與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有機結合,來到延邊博物館,不僅“看得見”文物 ,還能“帶得走”文化。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
延邊博物館蛻變的背后,是吉林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的不懈努力。
切實把文物保護好、研究好、傳承好,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創新文物活化利用方式,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吉林不斷出真章,見實效。
樣本二:光東村
糧、文、旅的結合與碰撞
盛夏時節,走進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遠遠就能聽見舞蹈隊熱鬧的樂聲和歡笑聲;
村子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香四溢;
一眼望不到邊的水田地里,水稻正在茁壯成長;
稻田之上低空纜車緩緩劃過,每天吸引大量游客觀光打卡;
(來源:延邊日報)
從一個普通的邊境小村到如今的生態農業發展典范,10年間,光東村完成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跨越之旅。
一切都要從2015年說起。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聲聲殷切囑托如春風化雨,為彼時默默無聞的光東村精準錨定了前行方向。
十年間,光東村的水稻產量穩步提升,村里“嗎西達”“海蘭江御米”等大米品牌,供不應求。
稻田里的“綠飯碗”,還催生出文旅融合的“金飯碗”。
通過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將稻田打造成旅游景點,光東村吸引了大量游客。
(來源:延邊日報)
數據顯示:2024年,近40萬人次的游客紛至沓來,帶來436萬元的旅游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較2015年增長十余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更是攀升至2.4萬元。
光東村的發展變化,背后隱藏著吉林省把糧食產業做成現代化大農業,糧、文、旅結合,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盤考量。
你看:
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托起鄉村振興“大盤子”;
以特色文化為靈魂,講出鄉村振興“好故事”;
以旅游休閑為業態,擦亮鄉村振興“新名片”……
糧、文、旅的結合與碰撞,正為吉林省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樣本三:吉林敖東延吉藥業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七月,驕陽似火。
踏入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針劑二車間,別樣的“清涼”景象撲面而來:
大輸液軟袋生產線上,閃著金屬光澤的機械臂精準抓取,軟袋裝葡萄糖注射液在傳送帶上平穩滑行,從產品枕包到封箱捆扎,全流程自動化完成……
十年前,習近平來到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調研考察。
十年來,企業牢記囑托,堅定不移地走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延邊網)
先后投入10億元推進國藥基地三期項目建設。如今,10個劑型的12條生產線全部完成自動化升級,同時引進180多臺套自動化檢測設備,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每一支藥品都成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精品。
企業還累計投入超3.2億元推進30余項仿制藥及一致性評價研究,在短缺藥與創新藥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來源:延邊網)
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發展,背后隱藏著吉林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的謀篇布局。
你看:
科技創新實現從概念到價值的凌空一躍;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時下的吉林,掌握了科技創新這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正在不斷塑造“新”優勢 推動創新發展行穩致遠。
樣本四:中車長客
深度掌控核心技術
今年2月,擁有“載客之王”美譽的全國首列6輛編組城軌快線車輛——重慶15號線首列車,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線。
列車最大載客量可達2428人/列,是目前我國載客量最大的市域列車。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車長客參觀考察,對中車長客以及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在總書記的指引下,中車長客實現了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經營業績連年跨上新臺階,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來源:中車長客)
十年來,公司動車組覆蓋全國15個鐵路局;
國際業務合作已遍布全球六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車長客快速發展的密碼,正是堅持創新驅動,深度掌控核心技術。
十年來,公司深度掌握軌道交通客運裝備列車網絡等60余項核心學科技術;
構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動車組、地鐵等9大產品平臺30個主型產品;
“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事實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是吉林高端裝備制造業整體的發力方向,也正在成為吉林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樣本五:長春一東
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機械臂運轉的嗡鳴與金屬碰撞的脆響交織成工業交響曲,走進吉林東北工業集團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火熱的生產畫面撲面而來。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春一東視察。
十年來,長春一東始終牢記殷殷囑托。
(來源:長春一東)
作為國內汽車離合器行業的領軍企業,面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只有主動求變,才能在變革中搶占先機。
怎么變?
答案唯有:改革。
2017年,長春一東公司在全廠范圍內建立起全員參與的精益管理模式,讓每名職工成為企業管理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通過精益管理,長春一東公司在生產、采購、銷售等各個環節實現精細化管理。
十年間,降低成本1.39億元,人均生產效率提升15%,設備故障率降低19%,庫存降低20%……
長春一東以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僅僅是吉林省不斷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動力的一個生動縮影。
當前吉林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很多傳統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就必須闖出一條新路,既要徹底破、堅決改。更要保持改革政策連續性,小切口破題、大縱深發力。
在改革中學習改革、實施改革、駕馭改革,吉林的腳步從未停歇。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昕
初審:王偉光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